阿勒泰地區檢察分院通過召開公開聽證會,組織民事辦案團隊嚴格依法辦理案件、真情實意調解等方式幫助群眾解決信訪難題。受訪單位供圖
面對面聽民情,實打實解民憂。阿勒泰地區政法機關踐行“浦江經驗”,堅持把領導干部接訪下訪作為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維護民利、凝聚民心的“德政”“民心”工程,常態化制度化開展領導干部接訪下訪工作,實現變上訪為下訪、變被動為主動、變“公文轉著辦”為“就地馬上辦”、變信訪拐彎辦為領導直接辦,打通了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架起了黨和群眾的“連心橋”。
近年來,隨著農作物價格持續上漲,土地承包價格也水漲船高,土地承包合同中違約現象時有發生。今年年初,福??h某農業公司就在春耕備耕之際,面臨著用于生產的3000畝土地因22戶發包村民不愿履行承包合同,集體違約的問題,如不能妥善調解,不僅企業的投入成本無法收回,還會對正常經營造成嚴重影響,即使通過訴訟讓群眾承擔違約金,也難以彌補實際的經濟損失。
來訪群眾是考官,信訪案件是考題,為了給群眾一個滿意的答案,福??h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薛磊帶領縣法學會副會長、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到田間地頭、群眾家中,找準癥結、解決難題。

最終根據大家意見,由村“兩委”出面動員企業和村民解除合同,按照保底價格由農民合作社和村民重新簽訂合同并參與合作社分紅,形成利益捆綁,后由合作社和企業再行合作,村民入股合作社參與利益分配有利于保證合同的穩定性,企業得到土地更好謀劃發展,雙方利益都得到保障,該糾紛在訴前得到圓滿化解。
這是阿勒泰政法機關領導干部化解信訪難題的一個縮影。2021年以來,阿勒泰地區制定《地區政法機關“一書四長”常態化接訪下訪制度》,要求政法機關“一書四長”(地縣兩級黨委政法委書記、副書記;法院院長、副院長,審委會專職委員及其他院領導;檢察院檢察長、副檢察長,檢委會專職委員及其他院領導;公安局、司法局局長、副局長及其他局領導)到情況最復雜、矛盾最集中的現場了解實情、集中民意,實實在在為基層群眾解決難題、化解矛盾,通過落實黨員領導干部直接聯系群眾制度,把常態接訪和定期約訪、重點走訪、領導下訪有機結合起來,摸清群眾訴求,收集群眾憂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我們對接訪下訪流程進行了規范。”阿勒泰地委政法委執法監督室負責人李永生介紹,按照“‘訪前調查準備+訪中會商研究+訪后限期辦結’規范流程,我們形成了領導干部接訪下訪工作閉環,實行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問題與源頭預防、多元化解、疏導教育相結合,對已辦結的信訪案件做到化解一件銷號一件。”
領導多下去,群眾就少上來。阿勒泰地區政法機關開展“一書四長”下訪,登門入戶敲家門、叩心門,留姓名職務、留電話微信,變“你和我”為“我們”,以“我負責”的承諾化解信訪“疑難雜癥”,自上而下、主動作為,為群眾破解難題,更有效地形成基層社會治理的合力,讓人民群眾更深切地感受到黨的溫暖。
今年2月,阿勒泰地區檢察分院黨組副書記、檢察長木合亞提下沉至富蘊縣開展接訪活動時,發現波某與努某的借貸案件長達二十余年未實質性化解,決定親自包案。
原來,1997年,波某向好朋友努某借款1.7萬元,到了約定時間,波某只還了一部分欠款,剩余欠款和利息卻遲遲未歸還。現在,因已過訴訟時效且沒有其他證據,努某走上了漫長的訴訟之路。
在家門口召開公開聽證會,組織民事辦案團隊嚴格依法辦理案件、真情實意調解,經過不懈努力,雙方簽署了和解協議。“真沒想到,檢察官幫我解決了26年前的借款糾紛,幫我找回了多年的友誼,解開了這么多年的心結!”努某激動地說。
如今,阿勒泰地區各級政法機關“一書四長”制度的落實,使“變群眾上訪為領導下訪,深入基層,聯系群眾,真下真訪民情,實心實意辦事”已經成為一種工作常態。政法機關領導干部與老百姓“同坐一條板凳、同圍一張桌子”研究問題、交流感情,耐心細致傾聽民聲,認真梳理信訪訴求,現場協調解決群眾反映的“急難愁盼”問題,領導干部作風深刻轉變,執政為民理念更加彰顯;群眾合理訴求有效解決,群眾滿意度顯著提升;地方治理能力有效提升,長治久安基礎更加扎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