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爸爸最深的感情交流,就是在獻血屋時他半靠在椅子上,紅色液體從他的身體流進管子的那一刻。那一刻,我覺得我的爸爸真的很偉大。”10月12日,在位于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紅廟子街道新居社區的家中,努爾艾力·庫爾班說。
努爾艾力的父親庫爾班·提力瓦地是Rh陰性血中的B型血,俗稱“熊貓血”。在過去的15年間,庫爾班持續無償獻血,多次獲得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在父親的帶領下,如今努爾艾力也成為一名無償獻血者。
“小的時候,我就跟著父親去獻血屋,看著他獻血。”努爾艾力說,平時一貫嚴厲的父親,在獻血時的眼神卻是溫柔的。
庫爾班是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機關食堂的一名廚師。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從新聞中得知災區需要獻血,他當即找到了離家最近的獻血屋,獻出400毫升,“想為災區的人做點事。”
這是當時35歲的庫爾班人生中的第一次獻血。在進一步了解了獻血的意義后,他決定加入無償獻血隊伍,堅持獻血。庫爾班還得知,自己的血型是稀有血型。“稀有血型,那就意味著我更應該堅持獻血,去幫助更多人。”庫爾班說。
此后,獻血間隔期一過,他就會往獻血點跑。從獻血證到獻血卡,碼起來有厚厚的一摞。翻開細細看,不論是采全血還是成分血,庫爾班都是頂格獻血。
15年間,庫爾班只有一次因患腰椎間盤突出需要住院治療時中斷過獻血,也正是因為這次住院,更加堅定他堅持獻血的決心。“住院期間,每天接觸到的都是需要幫助的人。看著他們,我覺得幫助別人這件事,不僅要做,更要盡全部努力去做。”庫爾班說。
除了定期主動獻血,當得知別人有需要時,庫爾班都會第一時間前往獻血。2012年,他加入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同年,簽訂器官捐贈協議。
在父親潤物細無聲的影響下,兒子努爾艾力也加入獻血行列。“截至目前,我一共獻了3次血。”努爾艾力說,在他18歲那年便以一次獻血作為送給自己的成人禮,不久前同事母親住院需要獻血,他也義無反顧擼起袖子。
心懷友愛的庫爾班一家還和鄰里親如家人。“逢年過節,爸爸就在院子里架起爐子,做上一大鍋抓飯,媽媽請來鄰居、社區干部,大家坐在一起,特別熱鬧。”努爾艾力說,父親常說,年輕時從老家柯坪縣來到烏魯木齊市,找工作、租房子,得到過很多人的幫助,現在生活好了,全家人都要善待他人。
因為熱愛,所以奉獻。粗略統計,15年來,庫爾班前后獻血64次,累計獻血量超過2萬毫升。人體的總血量約占體重的8%,一個成年人的總血量約為5000毫升,庫爾班的獻血量已超過4個成年人的血量。
“一次獻血,我就能幫助到一個人,我并不求什么回報,因為我已經從中獲得了很多快樂。今年我50歲啦,按規定我可以獻到60歲!”庫爾班驕傲地說。接過父親的話茬,努爾艾力說:“不是還有我嗎?我會沿著爸爸的路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