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現、化解23戶村民與承包戶的合同糾紛需要多久?烏蘇市 “法律顧問團”告訴你答案:4小時!
正值農業生產黃金時期,農村土地糾紛易發、高發。烏蘇市“法律顧問團”深入基層辦實事,用心用情處理糾紛,按下法治鄉村建設“快捷鍵”。
引導群眾依法辦事
今年5月,烏蘇市整合全市法律服務資源,成立22個“法律顧問團”,117名法律人士、590名鄉村“法律明白人”受聘為顧問團成員,將公共法律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
秋收時節,“法律顧問團”了解到一起案件:2020年塔布勒合特鄉巴某、塔某與布某等23戶村民簽訂了3年的土地承包合同,約定巴某和塔某每年支付每畝土地承包費140元,1000畝土地共計42萬元。
3年合同已到期,布某等23戶村民不愿再將土地承包給巴某、塔某,欲在棉花采收后收回土地。巴某、塔某因在承包地安裝了灌溉設備,投入大量資金,拒絕歸還土地。
為避免矛盾激化,“法律顧問團”成員分成兩組,一組與巴某、塔某交談,另一組給布某等村民解讀相關法律規定,并著重對雙方簽訂的兩份合同中關鍵條款進行分析。
經過4小時調解,在“法律顧問團”成員、村黨支部書記的見證下,雙方重新簽訂土地承包經營權合同。
“很多群眾不懂法,訴求沒有解決,就會選擇上訪,‘法律顧問團’有效引導群眾依法辦事,在家門口就化解了糾紛。”烏蘇市西大溝鎮政法委員曹淵智說。
培養基層法律人才
“此次到庭審現場觀摩,等于上了一堂生動的業務培訓課,我學習到了許多以前不知道的調解技巧。”近日,烏蘇市新市區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員迪娜爾在法庭旁聽一起民事糾紛案件的審理后,對記者說。
借助跟班學習、法庭觀摩、案例點評等多種方式,烏蘇市開展“法律顧問團”成員與人民調解員“師徒”結對活動,培養基層法律人才。
此外,烏蘇市還建立了“法律顧問團”服務管理考核考評長效機制,細化“法律顧問團”考核指標,明確顧問團成員每月到鄉鎮(街道)的服務時間、限時答復村(居)民的法律疑難問題、提供涉及基層依法治理的法律服務事項以及群眾滿意度等,確立法律顧問動態調整退出機制,確保“法律顧問團”成員有序流動。
截至目前,“法律顧問團”已指導、參與村(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200余人次,指導困難群眾申請法律援助34人次,撰寫法律文書279份。

營造人人學法用法氛圍
“前幾天有人給我推銷產品,我差點就信了。還好上周聽了你們開展的防詐騙宣傳講座,我才沒有上當。”吉爾格勒特鄉拜爾其村村民擺路軍拉著鄉“法律顧問團”律師鄧超的手說。
“法律顧問團”立足“法律事務咨詢、矛盾糾紛化解、困難群眾維權、基層普法宣傳”的功能定位,在鄉鎮(街道)、村隊(社區),通過入戶釋法、“大喇叭”廣播、集市宣傳等形式,常態化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編寫法治宣傳教育口袋書,引導群眾學法; 鼓勵“法律明白人”模范遵守村規民約,積極參與“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和“農村學法用法示范戶”創建,切實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采取“互聯網+”形式,通過社交媒體,為群眾提供遠程即時法律咨詢服務。
截至目前,烏蘇市“法律顧問團”已開展法治宣傳300余場次,受教育群眾達4萬余人。
“‘法律顧問團’將持續深入基層辦實事,處理好每一起矛盾糾紛,著力將基層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助力鄉村法治建設,引導人民群眾形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烏蘇市司法局黨組書記、副局長李鵬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