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杭州亞運會中,伴隨著亞運健兒們勇創佳績的明亮色彩不僅有熱烈深沉的“中國紅”,還有燦爛陽光的“小青荷”。身著青綠、體貼服務的杭州亞運會志愿者“小青荷”獲得國際奧委會、亞奧理事會的多次點贊,得到各國代表團、技術官員、媒體記者、現場觀眾的一致好評,成為杭州賽會服務的一張金名片。事實上,從北京奧運會到杭州亞運會,從G20峰會到中國互聯網大會,從城市社區到農村集體,在我國,志愿服務已不僅是支援保障大型活動的降本增效之策,更是提升社會治理能力的協同各方之法。
近年來,志愿者的身影出現在社會活動的各個場景。在生態建設方面,志愿者們廣泛參與植樹造林、河道清潔、減碳降塑等環境保護活動,為生態環境的改善作出貢獻,將生態保護理念傳遞給更多人;在教育資源相對不足的地區,志愿者們投身支教工作,提供輔導教學支持,為當地學生打開更廣闊的知識天地;在基層,志愿者們通過社區清潔日、社區文化節、鄰里互助等形式,促進社區居民之間的交流溝通,為社區生活增添溫度;在災害救援中,志愿隊伍身先士卒,提供應急救助和物資支持,有效補充政府的應急救援力量。凝聚社會力量,助推治理能級提升,志愿服務正從社會治理的“加分項”逐步變為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選項”。
志愿服務為公共服務增添新動能。一方面,志愿服務可以彌補公共服務資源的不足。在一些公共服務體系覆蓋尚不完善的地區和領域,志愿服務可以通過自愿參與、互助互惠的方式填補公共服務的空缺,將公共服務延伸向更加全面廣泛的范圍。另一方面,志愿服務能夠更好滿足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公共服務通常面向廣大群眾,難以充分滿足每個人的個性化需求。而志愿者可以根據自身特長和興趣,提供更貼近受助者實際需求的個性化服務,使公共服務更加細致、周到。
志愿服務為個體發展提供新平臺。志愿服務實踐不僅能使參與者獲得知識、技能和經驗,而且能夠增強參與者的主人翁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促進凝聚社會共識,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社會治理新活力。此次杭州亞運會的“小青荷”,經過理論基礎、專業能力和服務意識的培訓,才得以在亞運盛會上綻放光彩。“人人爭做能量發光體”的珍貴經歷,必將成為激勵這些青年追逐向上向善人生價值、開創美好未來的不竭動力。
志愿服務為社會治理樹立新風尚。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基層社會治理的有力推手。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從依附程度、面對面交往頻次等方面來看,人與人的社交關系相對減弱。在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過程中,社區居民可以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增進相互之間的信任和互助意識,有益于社區的和諧發展。與此同時,志愿服務所傳遞的愛心、友善、奉獻精神,能夠激勵更多人關注社會問題,關心關愛他人。我國鼓勵個人和組織在志愿服務中創新,提倡社會價值觀念的踐行,許多志愿服務活動以獨特的視角和豐富的經驗,為解決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提供創新方案,推動社會治理創新發展,激發社會互助意識,引領社會文明進步,為社會治理樹立了新的風尚。
強國建設的新征程上,志愿服務大有可為。志愿服務的參與性,與中國式現代化的特征要求高度契合。社會治理和民生保障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是促進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質生活、實現強國建設的基礎性工程。近年來,我們不斷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社會治理需要廣泛參與,志愿服務為公眾提供了一個參與社會治理的重要渠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廣大志愿者奉獻愛心的重要渠道。當前,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躍在社會治理的各個維度,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在新時代彰顯了理想信念、愛心善意、責任擔當,成為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生動體現。未來,隨著志愿服務管理和服務保障體系的不斷健全,志愿服務與社會治理實現深度融合,將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不斷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