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平安網訊 一張拖了兩年的欠條,在法律援助律師的幫助下,幾天就要了回來,這讓王某剛和工友們連連點贊。
2021年9月至11月,王某剛和10名工友在博樂市某工地施工隊工作。施工結束后,公司稱沒錢結工資,給王某剛和工友寫了一份工資支付協議,約定同年年底結清所有拖欠的工資。
今年7月,多次討要工資無果后,正在伊寧市打工的王某剛和工友們來到伊寧市法律援助中心尋求幫助。了解情況后,法律援助中心依法指派新疆眾合律師事務所律師王啟航為他們提供援助。王啟航多方努力,積極協調法院快速辦理,解決了11人27萬元薪資問題。
法律援助既是服務民生的重要窗口,又能精準聚焦老百姓“急難愁盼”問題。近年來,我區各地法律援助機構認真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法》,積極做好法律援助組織實施工作,依法無償為經濟困難群眾和符合條件的其他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確保應援盡援。
烏魯木齊市各法律援助機構堅持“多辦案、辦好案”的工作要求,依法放寬經濟困難標準,降低法律援助門檻,將經濟困難標準調整至自治區最低工資標準1至2倍的低收入人群,對農民工、社會救助、司法救助、優撫對象及無固定生活來源的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等9類特定人群暢通“綠色通道”,免予經濟困難狀況審查,做到應援盡援。
和田市持續加強法律援助聯系點建設,在14個鄉鎮(街道)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在262個村(社區)設立法律援助室;公開法律服務工作人員公示欄,推行一站式工作法,打通法律援助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安排直屬律師事務所律師每周2天在和田市人民檢察院輪流值班開展法律援助工作,推行刑事案件全覆蓋制度,并安排律師每周五參加和田市融媒體中心普法欄目,以直播形式為群眾提供法律咨詢。
和靜縣全力打造“半小時法援服務圈”,在各鄉鎮設立法律援助窗口,指定專人負責法律援助工作,“12348”法律熱線24小時在線服務,實現當事人辦理法律援助事項“最多跑一次”。同時,和靜縣法律援助中心還開辟了“老弱病殘孕”綠色通道,及時指派律師、法律服務工作者開展“一對一”援助,有效提高辦案質量。
阜康市法律援助中心以“應援盡援、應援優援”為原則,把法律援助建設成黨和政府為民辦實事的窗口、聯系群眾和關注民生的渠道,不斷健全法律援助網絡,規范法律援助機制,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用法律手段幫助農民工解決訴訟難、維權難的問題。
為了讓更多群眾了解法律援助工作,我區各地法律援助機構開展“法援惠民生·助力農牧民”“法律援助進軍營”“法律援助助成長”知識講座等公益法律服務行動,組織動員法律援助機構、律師事務所、法律服務所等法律服務人員深入建筑工地、軍營、學校、鄉村,廣泛開展法律援助維權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