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9月28日,自治區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批準了《克拉瑪依市城區路面防滑規定》(以下簡稱“規定”)。
《規定》全文共七條,簡短清晰,可操作性強,是全國相關領域的首部地方性法規,也是我區第一部“小快靈” 立法。

路面隱患呼喚法治制約
克拉瑪依地處新疆北部,氣象資料顯示,克拉瑪依市冬季時間較長,占全年天數約 41%。
“冬天下雪之后,完全不敢走步行街那條路,全是滑溜溜的小地磚,一滑一個準。”“大理石鋪在地上確實漂亮,但太滑了。”2022年,克拉瑪依市人大代表常富江從群眾中收集到很多對克拉瑪依市雨雪天氣后“滑溜溜”的城區路面的“抱怨”。
而在聯系對口單位時,他又了解到:克拉瑪依市目前沒有相關防滑管理辦法,“管不了”。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常富江代表聯合另外9位克拉瑪依市人大代表,對克拉瑪依市城區路面防滑建設情況開展專項調研。調研報告認為,克拉瑪依市部分公共場所使用光面地磚、大理石等裝飾路面,在雨雪天氣導致地面濕滑,影響市民出行安全。而克拉瑪依市目前沒有相關防滑管理辦法,對城市路面的防滑設計、建設、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法治制約手段。因此,通過立法解決城市路面防滑問題很有必要。

“零距離”調研突破瓶頸
2023年初,常富江等10名克拉瑪依市人大代表提交的《關于加強城市路面防滑建設管理的建議》,被列為克拉瑪依市2023年重點立法項目。自治區人大常委會非常重視,支持克拉瑪依市在“小快靈” 立法方面率先探索。
《規定》屬于全國首創,既沒有上位法指導,也沒有其他省(區)市的立法參考,怎么辦?
發現問題容易,從立法角度解決問題并不簡單,背后是反復、嚴謹的立法探討。
克拉瑪依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深入街道、社區、鄉鎮、企事業單位、基層立法聯系點等機構,實地查看文化體育、科研院所、商業街等場所,征求立法專家的意見建議,對規定草案文稿進行完善。
“經過37場次、600多人次的調研和座談,規定草案終于順利完成,并最終通過。” 克拉瑪依市人大常委會原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戴步新回憶,那時候大家腿都要跑斷了,討論得多,個個嘴巴都上火,書頁翻得卷邊,眼睛也看花了。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在一次次調研、座談、協調中,各方形成共識:防滑立法作為“小快靈” 立法嘗試很有意義,但對防滑涉及的范圍、路面防滑值標準、防滑建設職責、處罰條款還需要進一步論證。
反復論證確保“立得住”
要讓“防滑立法”立得住,就必須解決實際問題。
防滑涉及范圍須精準。在調研中,相關部門認為將“企業投資建設的城區路面納入改造范圍會增加負擔”,還有職能部門認為“如果城區路面概念過大,不好操作”。
克拉瑪依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根據征求到的各方意見,將城區路面限定為“室外人行路面”,同時明確“企業投資建設城區路面,參照本規定確定的路面防滑標準執行”。
防滑建設標準須科學。依照住建部公布的建筑地面工程防滑的行業規范要求,克拉瑪依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參考已建成的城區路面防滑值抽樣檢測結果作出規定,同時明確“坡道、樓梯踏步、無障礙步道、公交站臺等特殊城區路面防滑值應當適當提高”。
防滑建設職責須具體。調研中,有單位認為,防滑建設的關鍵是設計。因此,克拉瑪依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分別明確城區路面項目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的職責,同時明確防滑工程建設各環節中有關單位的職責,杜絕推諉扯皮情況發生,并完善相關防滑措施以及處罰條款。
處罰條款須有理有據。克拉瑪依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的規定,組織克拉瑪依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設計單位、施工單位、檢測單位等,對補充設定的兩項行政處罰進行論證,確保處罰條款有理有據。
“這是2016年克拉瑪依市獲得地方立法權以來,制定的條款最少、難度最大、付出精力最多的一個立法項目。”9月28日,《規定》獲批讓戴步新很欣慰——這是他退休前的一大心愿。
至此,我區首次探索“小快靈” 立法畫上圓滿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