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守邊之路上,有這樣一群勤勞樸實、堅守一線的護邊員,他們用青春、熱血和汗水守護著邊境安寧,在守邊護邊的道路上接續力量。
“70后”護邊員阿達力別克·伊曼汗:傳承使命的旗幟

阿達力別克·伊曼汗,今年54歲,富蘊縣杜熱鎮胡吉爾特村的一名二代護邊員,也是一名老黨員,27歲時就跟著父親守邊,這一守便是27年。
胡吉爾特村位于富蘊縣西南部,距離縣城104公里,邊境線長、地形復雜,巡邊任務艱巨。近30年的巡邊生涯中,阿達力別克不止一次遇到過采挖者。
“去年就在那個山口遇到兩個采挖者。”阿達力別克的兒子歐杰提別克·阿達力別克指著遠處的群山說:“當時那幾個人準備去采挖,正巧遇到了父親,是父親勸阻了他們。”
這條路,他不知道走了多少遍……62.5公里的邊境線,2000多米的海拔,90年代只有靠徒步巡邏,出去巡邏一天,晚上還得背柴火回來燒火御寒,體力消耗非常大。1996年的一天,他終于支撐不住累倒在路上,談起這件事時,阿達力別克笑了笑說:“其實這不算啥,以前和父親一起去守邊時,干糧、帳篷、被子、衣物都需要背著,每走一次,幾乎把整個家搬空了。現在巡邏條件好了很多,路修好了,車也有了,拿上吃的用的,就可以走,騎馬巡邏也變成了騎摩托巡邏。相比父輩,這代守邊人輕松了很多。”在阿達力別克心里,守邊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他從沒放棄,也從未后悔。
“我們祖祖輩輩生在邊境、長在邊境,必須把守邊固邊的工作做好,把家園守好。”阿達力別克表示,現在他的兒子歐杰提別克·阿達力別克也跟隨他的腳步成為了家族第三代護邊員,繼續踐行著——“一生只做一件事,我為祖國守邊防”。
“80后”護邊員古麗沙拉·阿合贊:邊境線上的“假小子”

2019年4月, 古麗沙拉·阿合贊加入富蘊縣克孜勒希力克鄉護邊員隊伍。4年來,她的足跡踏遍了金格草原邊防線的每一塊界碑、每一道山溝、每一條河流……她在金格草原漫長的邊境線上,發揮著邊境前沿觀察員、信息員、預警員的職能作用,成為了守衛邊境安全的衛士。
35歲的她,干起工作來風風火火,不怕臟、不怕累,渾身充滿了力氣,干活總是搶在一幫大老爺們前面,同事經常和她開玩笑說:“你怎么像個男人一樣,就不能文靜溫柔點!”古麗沙拉回道:“愛國不分男女,守邊也沒有性別之分。作為偉大祖國的一份子,我們有義務和責任為祖國站好崗、放好哨。特別是在邊境線上,我們堅信,男同志能完成的工作任務,我們照樣能完成,而且標準要求會更高!”
當兵入伍是她年少時的愿望,雖沒能實現,但現在成為了一名不穿軍裝的守邊衛士。用她自己常說的一句話講,“我們這些護邊員日夜巡邏邊境線,使祖國的邊關得以安寧,牧民得以安居樂業,這輩子要一直當守衛士,永遠守好祖國的邊境線。”在她的影響下,執勤房的巡邏、學習、衛生和作息全部按準軍事化執行,大家也都養成了雷厲風行的良好作風。
“90后”護邊員努爾沙別克·巴合提別克:翱翔的“雄鷹”

努爾沙別克·巴合提別克,今年28歲,2020年3月加入富蘊縣吐爾洪鄉護邊員隊伍,夏季在邊境一線巡邏,冬季大雪封山便從一線撤回到風情園邊境警務站開展邊境巡邏。
進入護邊員隊伍后,努爾沙別克刻苦學習,積極向老護邊員看齊,學習老一輩護邊員無怨無悔的愛國情懷,堅定守邊、護邊信念,并充分發揮“地熟、人熟、情況熟、語言通”的優勢,全力協助邊境派出所開展巡邊踏查、群防群治、矛盾糾紛化解、政策宣傳等工作,將滿腔熱血匯成守邊衛國的堅實力量。
2022年9月,在巡邊工作中,努爾沙別克發現達熱克特區域突發山火,他第一時間報告派出所,并帶領其他隊員迅速前往火災發生地開展滅火工作,經過近2個小時努力,終于將山火撲滅,消除了邊境風險隱患。
類似的事情還有許多。這幾年來,努爾沙別克扎根在邊境轄區,全力以赴做好守邊護邊工作,用心用情為轄區群眾服務,傾力開展隱患排查、糾紛化解,先后兩次被評為“縣級優秀護邊員”稱號,獲得一眾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