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辦業務的人比較少,安靜了一些,暑假高峰期,天天爆滿。”9月12日,隨著南湖北路派出所副所長孔玥的介紹,記者來到了烏魯木齊市公安局首批公安服務“一窗通辦”綜合服務窗口。

在服務大廳一側的墻上,掛著兩幅表格,分別是事項清單和收費標準。出生登記、戶口遷入、身份證換證、駕駛證補換領、養犬登記等90項業務;柜臺上的在線取號牌格外亮眼,通過掃描二維碼,群眾不但可在大廳內現場取號排隊,還可以在線預約,提前取號,縮短等待時間;身份證自助申辦機可實現拍照、錄入指紋等證件信息采集,并提交審核,這些都是烏魯木齊市公安局今年推行的公安機關政務服務“一窗通辦”改革為首府市民帶來的紅利。
4月至今,烏市公安在全市兩個區縣政務大廳、一個公安專屬服務中心、23個派出所、6個街道、社區完成了“一窗通辦”改革試點工作,實現出入境、交管、戶政、治安等98項業務“一窗通辦”,助推公安政務服務提質增效。“一窗通辦”窗口運行以來,共辦理交管業務8320件、犬證2205個、戶籍及身份證業務5.9萬余件,最大限度讓群眾享受到了便利。
“要不是社區民警介紹,還真不知道現在辦業務這么方便呢!”9月12日下午,來辦理“購房落戶”業務的邱大爺沒想到,不到10分鐘,所有事項就辦結了,他一邊收拾證件,一邊對老伴喃喃細語。
烏市公安局立足公安政務服務領域的改革創新,統籌推動“一窗通辦”改革。集成戶政、交管、出入境、治安等警種辦理業務平臺,打通警種壁壘,做到系統界面統一登錄切換,實現各業務“一窗辦”,滿足前臺窗口一套設備兼容各警種業務需求,實現“一套設備、一次采集、全警種共享”的高效政務服務模式。
在南湖北路派出所的“一窗通辦”業務大廳內,一臺“機器人”十分吸引人。“這是拍照機器人,它可以實現無人工操作的全智能拍照,包括調整坐姿、頭部方向,以及對面部、妝發、服裝的合格度識別?!痹诳撰h的介紹下,記者進行了體驗,在“機器人”的提示下,不到2分鐘,一張合格的身份證照片就拍攝完畢。
烏市公安局將“一窗通辦”與群眾辦事需求相適應、與公安業務實際相符合、與基礎硬件水平相匹配,合理規劃功能區,優化窗口布局,對原有戶籍大廳進行“微創式”升級改造,在大廳醒目位置懸掛業務事項清單,并實現新舊設備的最大效能,完成具有實用性的窗口規劃建設;同時,強化智能升級,以“互聯網+”提質增效,對交管自助服務機、身份證業務自助服務機重新進行升級調試重組,并配備了3臺全警通一體機,安排專職人員引導群眾操作,讓群眾辦證立等可取,最大化疏解窗口壓力。
孔玥告訴記者,派出所的“一窗通辦”窗口自今年4月開始服務群眾以來,切實為市民帶來便利,頻頻受到群眾表揚。她回憶起今年8月中旬的一件棘手業務,記憶猶新。
當日,戶籍民警接到轄區居民孫女士的電話:“我要去北京讀博士后,戶口也需要遷過去,可我正在出差,回不去!”孫女士得知現在通過“新疆公安微警務”微信小程序就能辦理業務,可不知如何操作。
窗口民警楊熊銘耐心回應,一步步、一句句在電話中指導孫女士通過手機辦妥了申請遷移戶口業務,并通過郵寄方式,將“戶口遷移證”寄到孫女士家中。
“沒過多久,孫女士出差回來,特意帶著錦旗來派出所感謝,讓我們感覺到‘一窗通辦’窗口的便民服務是真正做到了群眾心里。”孔玥說。
記者了解到,烏市公安局“一窗通辦”窗口依托“新疆公安微警務”微信小程序,深入推進“在線咨詢、網上辦理、快遞送達”,實現了市民“零跑腿、不接觸”等公安政務服務的新模式。
記者留意到,一進入“一窗通辦”大廳,地上、墻上、玻璃展柜里,到處是預防毒品犯罪、反邪教、反家暴等內容的宣傳物品和海報。隨后,穿過一條“反詐宣傳”長廊,才是業務辦理窗口。這是南湖北路派出所開展特色宣傳的“小心思”,將宣傳教育工作融進“一窗通辦”大廳,打造出集成式“市民教育基地”,讓市民在辦理業務的過程中學習法律法規知識、了解最新政策信息,進一步強化服務群眾的新舉措,高效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與此同時,烏市公安局還推動集成服務和警務前移。不但與多個街道服務窗口相互支持協作,試行“公安窗口”進駐街道政務服務大廳,切實形成各類政務服務“大綜窗”格局,還將公安服務窗口“搬”進社區,構建十分鐘便民圈,實現“同城通辦”。
自今年“一窗通辦”服務大廳運行以來,收獲市民一致好評,下一步,烏魯木齊市公安局將從“試點”向“全域”推進,積極探索符合實際、行之有效的“小一窗”到“大綜窗”模式,著力打造具有時代特征、首府特色、公安特點的現代化公安“綜窗”集群,更好地服務保障首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