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4日,張衛清向社區警務室走去,一路上,他不時和遇到的群眾打招呼、嘮家常。
51歲的張衛清是博樂市公安局東風派出所東風社區警務室警長。從警26年,他聽民聲、解民憂,把群眾的需求當成自己的事來解決。
當天,張衛清正在轄區走訪時,收到派出所指揮室發來的反詐預警信息:轄區居民王某遇到高危電信網絡詐騙,請社區民警快速勸阻。
張衛清帶上民警楊成趕到王某家。“小王在家嗎?我是社區民警老張,來看看你。”張衛清敲門說。幾分鐘后,小王打開門,她神色緊張地問:“張叔,您來有什么事嗎?”張衛清微笑著回答:“沒啥事,就是來看看。”
進門后,張衛清看到王某雙手緊握手機,便問王某有沒有向陌生人轉賬。王某支支吾吾,不愿回答。張衛清向其講述了一些電信網絡詐騙案例。
慢慢地,王某打開了話匣子:“張叔,您怎么知道我在給陌生人轉賬?對方是我在網上認識的一個老師,他給我介紹了一個理財項目,讓我今天把錢打過去,帶我一起賺大錢。”
說罷,王某將手機遞給張衛清,讓其幫助辨別“理財APP”的真偽。
張衛清接過手機一看,發現果然有“貓膩”,于是給王某詳細分析了對方的套路。經過反復勸說,王某才相信這是個陷阱,退出了理財微信群并當場卸載了“理財APP”。
事后,王某對張衛清說:“你來得太及時了,再晚一點我就把錢打到對方指定的賬戶里了。”
“以后再遇到這種‘天上掉餡餅’的事,你可要注意了,都是詐騙。”張衛清對王某說。
東風社區商鋪密集,菜市場、餐飲店、快遞網點等經營場所一應俱全,在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時,也給社區治安管理帶來難度。而張衛清有一套管用的工作方法來應對這些難題,“那就是吃透新時代‘楓橋經驗’,結合轄區實際情況落地落實,效果好得很。”張衛清說。
2020年,張衛清借鑒“楓橋經驗”開展社區治安管理工作,發動有威望、有能力的黨員、商戶代表、退伍軍人、保安等23人組成“東風義警”隊,參與社區巡防,有針對性地解決群眾煩心事。
8月中旬,張衛清接到義警唐順的求助電話,稱轄區一家健身房的老板邵某與一名顧客發生爭執,請他前往調解。
原來,今年7月初,邵某邀請了一個教練專業團隊為學員們上了3天課,當時承諾課程免費,但每人要交1000元押金,課后退還。但課程授完一個月了,孫某等人還未收到退還的押金。
邵某解釋,健身房資金出現困難,暫時沒錢退押金。張衛清將二人請到警務室,從法理到情理,分別勸說二人。很快,邵某退還了孫某的押金。一起糾紛圓滿化解。
如今,在“東風義警”隊的幫助下,東風社區商圈發案率持續降低。今年以來,該義警隊還開展“送證上門”等服務15人次。
在日復一日的為民服務中,張衛清收到了不少居民送來的錦旗,每一面錦旗背后都有一個暖心故事。張衛清常說:“作為一名基層民警,你心里裝著群眾,群眾心里也會裝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