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為北京二中師生講授開學法治第一課
新疆平安網訊“法治工作不僅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新學期伊始,首席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張軍來到北京市第二中學,講授題為“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強化家庭學校協同 共同守護青春揚帆遠航”的法治第一課。
“非常高興在我的工作變動以后,法治副校長的職務仍保留了下來。”授課前的聘任儀式上,張軍從北京二中校長薛麗霞手中接過聘書,他表示,“這是責任,也是榮幸。我們二中有曾經聽過法治課的同學,高考后進入北京大學法學院深造,激勵我把這項工作做得更好。”
張軍自2018年起擔任北京二中法治副校長,此前講授法治課已連續五年,把法治教育從娃娃抓起、從學生抓起落到實處。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未成年人的成長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張軍說,“為了大家、為了孩子們健康成長,我們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未成年人保護法律法規,確立了‘六大保護’體系:家庭、學校、社會、網絡、政府、司法。”
張軍強調:“雖有‘六大保護’作為‘屏障’,青少年也要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它不是‘絕緣體’,要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不斷增強法治意識,提高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能力,努力爭取做到‘百毒不侵’。”
今天的法治課涵蓋了未成年人增強法治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家長擔起保護未成年人主體責任,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學校加強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和家校協同配合等方面的內容。
個人信息、銀行卡號,能不能給?網友約線下見面,要不要去?抓拍的照片、視頻或者“AI換臉”做出來的圖,能不能隨便發?張軍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結合具體案例,就人民法院工作中發現的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和未成年人自我保護的一些問題,與大家交流。
張軍提醒同學們:“一旦遭受不法侵害,要立即告訴父母、老師,必要時要向公安機關報案。”
“去年,家庭教育促進法把家庭教育由傳統的‘家事’,上升為新時代的‘國事’,對我們的家長和家庭教育提出了時代要求。”張軍提示家長,要特別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我們每一位家長的愿望,但是我們不能忘了我們教育孩子的根本目的,就是立德樹人,讓孩子身、心都健康成長。”張軍說。
“張院長以案例釋法、數據普法,不僅給廣大師生和家長上了一堂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普法課,也在孩子和家庭中種下法治的種子,孩子們一定能當好傳播法治的‘種子’。”作為在現場聆聽的20名家長代表之一,高三7班學生戴敬軒的家長體會頗深:“家長在孩子的成長中要做到不缺位、不錯位。”
此外,張軍還以防治校園欺凌和依法打擊“校鬧”為例,闡述了家庭、學校、司法保護協同配合的基本理念,“一旦發生校園安全事故,學校和家長都要保持理性,在法治的軌道上解決問題”。
北京二中地理組老師張雨朦說:“作為一名教師,除了教書還要育人,日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遠離不良行為,養成法治意識。”
高一12班學生李若魚對此有自己的見解:“張院長提及網絡中、家庭中、學校中的種種問題,每一句都在為我們多面的生活打著補丁,牽出長長的線,勾連上家庭與學校的兩端,穿過法治這根閃亮銀針的針眼,為青春筑起安全防線。”
近一個半小時的講授環節很快過去,問答環節開始。高二7班學生李思菲率先舉手:“與國外的司法制度相比,我國的司法制度好在哪?”
“這是個非常大的問題,可以講很久。”張軍介紹了我國司法制度在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等方面的優越性,鼓勵道,“等到你上了大學,我們大學見。”
高二4班學生張天樂又拋出一個問題:“法律規定父母對子女有監護的權利和義務,同時也規定了我們未成年人有很多自己的權利,這兩種權利的邊界在哪里?”
“天樂是在尋求主張自己的權利。”張軍提醒,家長應該特別注意尊重孩子自己的權利,曉之以利害,切勿干預過度。
針對同學們關心的網絡暴力等問題,張軍也一一解答。
“通過學習,我了解到,法治無論對一個國家還是民族來說,都尤為重要。”高一7班學生高藝璇說:“不管網絡詐騙還是校園欺凌,我們一旦碰到,絕不能隱忍、害怕,要第一時間向父母、老師反映。我們堅決反對校園欺凌,亦不能做施暴者。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我們應樹立法治意識,強化規則意識,養成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方式,將法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對不法行為,作力所能及的斗爭。”
課程的最后,張軍為學生贈送法律書籍。
“同學們把書籍端在胸前時,如同一枚閃亮的勛章。”在李若魚看來:“很幸運,在二中聽到了這樣的開學第一課。此刻播下的種子,將成為一條深深的根系,不斷出現在我們未來的生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