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疆多地公安機關接到多起未成年人游戲充值類報警,其中多數警情涉及金額較大,當事人普遍為15歲以下的未成年人。一個個為游戲充值消費過千、過萬元的孩子背后,是家長對他們沉迷網絡的深深擔憂。
孩子為什么會深陷網絡不可自拔?又會帶來哪些風險?怎樣幫助孩子向網絡沉迷說“拜拜”?近日,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要警惕 風險如影隨形
“每次用手機打卡作業,就那么點時間,他都要趁機玩一會兒游戲。”
“我家娃娃好像能聞到一樣,不論我把手機藏在哪里,都能被他找出來玩。”
8月15日晚,烏魯木齊市天山區某小區,居民許女士和吳女士閑談時,又說起孩子沉迷網絡的鬧心事。兩位女士的兒子開學上小學三年級,近段時間十分迷戀在手機上刷短視頻、打游戲,“為了玩手機,娃娃們能想出千百種辦法,有的把手機拿到外面玩,有的集體湊錢買部二手機,大家輪流玩。”許女士感嘆道。
比起許、吳兩位女士的煩惱,還有不少家長遇到了更大麻煩。
阿拉山口市的屈先生便是其中一位。8月10日,其上小學的兒子背著他,偷偷花掉屈先生微信錢包里的9800元錢,用于購買游戲里的道具和皮膚。幸運的是,接到報警后,阿拉山口市公安局依法向游戲平臺申訴,幫助屈先生追回了錢款。
根據民法典相關規定,未滿8周歲的未成年人充值的,屬于無效民事法律行為,應當退回;已滿8周歲未成年人充值的,須有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認,否則應當退回。
今年4月,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林女士的兒子軍軍(化名)玩手游時,一名陌生網友聲稱原價1.5萬元的游戲裝備可以半價轉讓。林女士知情后果斷報警。烏魯木齊市公安局沙依巴克區分局倉房溝派出所民警接到報案后,以軍軍的語氣和對方聯系,要求通過第三方平臺交易,交談中對方很快露出了馬腳,詐騙把戲就此被揭穿。
烏魯木齊市公安局沙依巴克區分局刑偵大隊反詐中隊指導員魏向明說,數字時代,未成年人不可避免地成為手機的日常使用者。孩子使用手機過程中,不良信息接觸、沉迷網絡、個人隱私泄露、遭遇電信網絡詐騙等風險如影隨形,家長要高度警惕。
追根源 擔起守護之責
“孩子為什么會沉迷網絡?”8月9日,在沙灣市關工委、檢察院、婦聯開展的“關愛明天、普法先行”護蕾行動暨家庭教育專題講座上,家長們提的這個問題,道出大多數人的心聲。
記者梳理近期新疆公安機關辦理的相關案件發現,導致孩子沉迷網絡,一方面與孩子自制能力差、網絡平臺未成年人保護措施不充分有關;另一方面與家庭有很大關系,比如孩子父母喜歡刷手機玩游戲、家庭關系不和睦,或者父母忙于工作疏于孩子管護等,家庭監管缺失,將孩子推向了網絡虛擬世界。
事實上,我國法律法規對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有明確規定。其中,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誘導其沉迷的產品和服務。網絡游戲、網絡直播、網絡音視頻、網絡社交等網絡服務提供者應當針對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務設置相應的時間管理、權限管理、消費管理等功能。
2021年,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關于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對孩子玩網絡游戲的時間規定更加細致,明確所有網絡游戲企業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網絡游戲服務,其他時間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游戲服務。
采訪中,有家長反映,現在各大短視頻、社交、游戲等網絡平臺幾乎都依法依規設置了“青少年模式”,但孩子是怎么繞過游戲防沉迷系統的?
新疆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塔城邊境管理支隊沙拉也門邊境派出所民警塔斯肯·賽力克說,現實中,相當一部分家長沒有在手機上設置“青少年模式”。另外,也有的手機系統賬號一經實名認證,在玩游戲時無需再次實名認證,只要孩子拿到家長的手機,或者使用家長的身份證號登錄,就可能繞過游戲防沉迷系統。“所以,家長一定要妥善保管手機和支付密碼。”塔斯肯說。
聚合力 凈化網絡環境
“孩子沉迷網絡,原來隱患這么大。”日前,在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司法局平頂山街道司法所開展的“平頂山法治好聲音”抖音直播中,新疆多名律師講了一堂暑期網絡安全普法宣傳課,收聽收看的家長紛紛感嘆。
今年6月,為進一步強化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營造健康安全網絡環境,中央網信辦部署開展了為期2個月的“清朗·2023年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
如今,在防止網絡沉迷方面,新疆各地、各部門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合力整治誘導未成年人長時間觀看直播短視頻、利用算法向未成年人集中推送誘導沉迷內容、教授未成年人破解防沉迷系統等違法行為,多形式開展預防未成年人網絡沉迷科普宣傳,最大程度提高孩子防范意識和能力。
自治區公安廳網安總隊總隊長劉勇軍介紹,網絡帶來信息傳輸及身份隱蔽的極大便利。犯罪分子通過在網上發布“中獎鏈接”、在網絡游戲中“盜號”、在網上開設賭博小游戲、建立淫穢網站等行為,誘騙未成年人落入犯罪陷阱。部分未成年人在網絡上成為這些犯罪行為受害者的同時,也可能受利益驅使成為參與者。
“新疆警方通過開展專項行動,集中整治網上涉未成年人突出問題,全面壓縮有害信息隱形變異的生存空間,堅決遏制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違法行為。”劉勇軍表示。
“家長是第一道防線。”沙灣市人民檢察院“向陽花”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室主任張紅娟說,未成年人的心智不成熟,自控力和分辨力不足,家長應采用合理方式控制孩子手機使用時間,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網絡游戲消費觀念和行為習慣,從孩子的心理需求出發,給予更多陪伴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