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切的鄉音、熟悉的嘉賓、關心的問題,同第一期節目一樣,視頻一上線很快在鄉里傳播開。
塔溫覺肯鄉是博湖縣的種植大鄉,基層群眾法律需求多。今年6月,塔溫覺肯司法所創新普法方式,打造了“鄉味”十足的“鄉村·法治訪談”普法欄目。
“欄目計劃每月推出一期節目,節目內容通過一問一答的形式呈現,主打‘接地氣’和‘實用性’。”塔溫覺肯司法所所長牛永成對記者說。
節目內容由村民來定。首期節目推出前,牛永成梳理了今年以來處理的各類糾紛類型,又從村民中廣泛征集主題,大家對農村土地承包的呼聲最高,首期主題因此定了下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有關農村土地承包的問題解答。
沒有專門的演播室,司法所就在所里的辦公室搭起了一間“演播室”,一面幕布為背景,一桌兩椅為工作臺,一部手機完成錄制。
沒有專業主持人,牛永成向博湖縣司法局“求援”,博湖縣司法局辦公室主任恩和明德配合承擔起“主持人”的角色。
嘉賓請誰?牛永成率先參與,擔任了首期節目嘉賓。后期司法所還計劃根據不同主題邀請“一村一顧問”律師、派出所所長、鄉鎮有關領導等參與。
視頻錄制完成后,再由司法局工作人員協助完成制作。
今年5月底,首期視頻制作完成后,牛永成專門在各村委會工作群和居民群里預熱,大家都對視頻很期待。
6月2日,首期視頻發到各居民群中,大家爭相觀看和轉發。
這期視頻,塔溫覺肯鄉哈爾恩格村村民張俊強看得頗認真。
多年前,張俊強一家人承包了村集體25畝耕地。近兩年,張俊強的兩個子女大學畢業后,先后在庫爾勒市參加工作,兩個孩子的戶籍也遷到了市里。
聽說孩子們在城里就業,戶籍也遷走了,村集體就會把兩個孩子的10畝土地收走。張俊強整日憂心忡忡,因為家里還有一個孩子在上初中。城里的兩個孩子還沒穩定,他很擔心村里把土地收走。
“農民遷入小城鎮落戶后,原承包的土地如何處理?”
“有三種處理方式:其一,承包期內承包方全家遷入小城鎮落戶的,承包方愿意保留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發包方(村民委員會)應當予以保留,不得收回……”
聽到視頻中牛永成的解答后,張俊強心頭的疑慮徹底打消。
“這個節目辦得好,為我們老百姓答疑解惑,能讓我們少走不少‘彎路’。”看完視頻后,張俊強在居民群中分享感受。
首期視頻反響不錯,獲得鄉政府和群眾的廣泛認可,這也激發了牛永成的積極性。
法律援助、買賣合同、民間借貸、婚姻家庭……隨后,司法所又向村民征集了多期節目主題。
7月26日,由新疆騰格斯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裴琰云擔任嘉賓的第二期節目視頻被轉發入群,這期視頻以法律援助有關問題解答為主題。
哈爾恩格村村民張某因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想打官司索賠,但苦于經濟條件有限一直不敢請律師。
從節目中得知法律援助的對象、事項和程序后,鄉里包括張某在內的3戶村民先后聯系了牛永成,向司法部門申請了法律援助。
“這就是我們打造這一欄目的意義所在。”牛永成說。
節目時間有點長、嘉賓語氣略顯生硬、視頻拍攝角度應該做些調整……每期視頻推出后,牛永成格外留意村民們提出的意見建議,力求改善。
記者看得出,牛永成正在積極提升視頻質量。
目前,“鄉村·法治訪談”節目已經走出了塔溫覺肯鄉,觀眾也輻射到了周邊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