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出天山,花開別樣紅。
行走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街頭,不時見到不懼夏日酷熱巡邏的鐵騎;來到天山腳下的秀美鄉村,常在田間地頭遇見為民服務的社區民警和戴著紅袖標的“義警”……
在烏魯木齊市,哪里的群眾有需求,警務就延伸到哪里;哪里有藏藍身影守護,哪里就有群眾為平安點贊。

近年來,烏魯木齊市公安機關深化警務機制改革,加強基層基礎建設,整合社會治理資源力量,聚焦預防警務、融合警務、基層警務和民生警務,以點帶面推動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持續提升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找準平安“圓心”,強健治安防范“末梢神經”
烏魯木齊二道橋,新疆風情的一扇“窗口”;“平安大巴扎”,烏魯木齊公安的一張名片。
7月29日,游人如織的國際大巴扎景區,歡快的歌舞、豐富的美食、多樣的商品,吸引著海內外游客紛至沓來。夜愈深,霓虹愈璀璨,煙火氣愈濃。
“這里的夜真美,大巴扎真繁華。”甘肅游客張濤說,“警務站的警燈讓人感覺踏實,玩到多晚都安心。”
群眾心中,平安“同心圓”的“圓心”是良好的治安環境,而“警察常見、警車常在、警燈長亮”是看得見的安全感。
“在大巴扎,民警巡邏是常態,便民警務站就在街口。”烏魯木齊市公安局天山區分局南關派出所國際大巴扎中心便民警務站站長張振海介紹,為打造更安心的旅游環境,警務站按照主動警務、預防警務要求,聯合特警、保安等力量構建街面巡防網格,實現轄區網格快速反應處置。
強化治安防范,提升防控精度,烏魯木齊市公安機關把社會治理的“末梢神經”向守護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延伸,便民警務站成為重要“穴位”。
同樣是烏魯木齊市公安機關守護的重要“夜經濟”場所之一,位于高新區(新市區)長春南路的“花田夜巷”夜市,日常平均人流量7000人左右。
“警企聯動,原地化解治安糾紛是我們的一大工作特點。”烏魯木齊市公安局高新區(新市區)分局鉆石城派出所所長祁燕軍介紹,依托警務站,民警攜手園區安保及經營人員組成夜間經濟護航隊,在化解矛盾、服務群眾、消除隱患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烏魯木齊市,公安機關始終以管好人、事、物、場所為核心,探索實踐“站室合一”“警網融合”新型警務機制,將便民警務站、社區警務室聯動起來,統籌調配警力資源,積極整合綜治力量抓實基層基礎,社會面治安防范效能得到全面提升。
延伸服務“半徑”,擦亮為民“金字招牌”
“辦理駕照到期更換業務時,民警不僅熱情辦理,而且主動介紹警務辦理有關微信小程序,推薦網上辦、更快辦”“給孩子辦理遷移落戶時,民警效率高,切實為我們老百姓著想”……
在高新區(新市區)分局河南路派出所綜合服務窗口,翻開群眾意見簿,一句句表揚和肯定滿含真情。
“過去群眾可能需要到不同窗口辦理業務,‘一窗通辦’改革后,政務服務標準化、高效化、便捷化程度更高,我們得到的認可更多了。”河南路派出所所長蘇波介紹,今年2月,烏魯木齊市公安局啟動派出所綜合服務窗口建設后,交管、戶政等90項公安業務實現了“一站式”辦理。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烏魯木齊市公安機關始終以民意導向為指揮棒,聚焦群眾急難愁盼,深化公安行政管理服務改革,以越來越多的“金牌窗口”“金牌舉措”延伸為群眾服務的半徑,強化基層社會治理抓手。
“要讓‘新疆公安微警務’微信小程序成為服務群眾的‘金字招牌’,以科技賦能民生警務,積極探索網上‘楓橋經驗’。”烏魯木齊市公安局辦公室副主任王文義介紹,自治區公安廳推廣運行這款小程序以來,群眾可通過小程序實現戶政、交管等公安業務的網上預約、掌上辦理,還有廳局長信箱能接收群眾意見建議、咨詢求助,已成為烏魯木齊各族群眾“鍵對鍵”同警方互動的新渠道。
如今,在烏魯木齊市,越來越多的派出所“一窗通辦”窗口以擺放海報、宣傳卡片等形式,推廣“新疆公安微警務”微信小程序,越來越多的社區群眾通過掃描二維碼搜索訂閱各類公安政務服務平臺。
編織和諧“組圖”,激活社會治理“基層細胞”
在烏魯木齊縣南山牧場,山丘起伏,林木蔥郁,花草遍地,獨特的風景和完善的休閑設施吸引了大批游客。如今,全縣共有250家民宿,其中水西溝鎮平西梁村就有41家。
“讓‘義警’成為‘一景’,我們強化治安防范,對民宿工作人員、社區群眾、‘義警’志愿者定期開展培訓。”烏魯木齊縣公安局水西溝派出所平西梁村警務室民警黃彥梅感慨,每一名群眾都是社會治理的“基層細胞”,也是構成平安圖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烏魯木齊市,公安機關持續創新群眾工作理念,進一步筑牢公安工作群眾基礎,依靠群眾積極化解各類矛盾和風險,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滿意度。
讓民族團結貫穿始終——烏魯木齊市公安機關以團結各族群眾為抓手,發揮少數民族老黨員、老居民作用,不斷夯實轄區穩定根基。
天山區固原巷社區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社區,少數民族居民占95%以上。烏魯木齊市公安局天山區分局小東梁派出所固原巷社區警務室通過“陽光巴郎”青少年之家、“凱麗說事點”等,充分發動少數民族居民積極參與到社會治理中來。
讓專業力量有機融合——烏魯木齊市公安機關聯合法院、司法所、律所等專業力量進行矛盾糾紛化解,通過創新“庭所共建”機制,實現人民調解和審案調解的有機融合。
烏魯木齊市公安局沙依巴克區分局紅廟子派出所通過聯合轄區司法所、律師事務所、物業公司等工作人員和人大代表、老黨員等,設立綜合調解室,選任具有多年基層工作經驗的民警李惠卿為調解員協調各方專業力量,讓民心越調越順。
(執筆:記者 鄔春陽、劉暉、馬建華,通訊員 畢世勇、肖瑋、王麗莉 攝影:記者 張建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