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場的矛盾都沒說清楚,他還動手打人,我接受不了。”6月18日,在昌吉市阿什里鄉努爾加村后山,毛大哥情緒激動。趕來調處的昌吉市公安局阿什里派出所民警不慌不忙,拍了拍毛大哥說:“不著急,我們坐下慢慢說,今天一定把這事兒給你解決好!”
這樣接地氣的矛盾調解,在阿什里鄉經常可見。阿什里派出所的“阿納爾流動調解室”于今年1月成立,是十里八村的“明星隊伍”。調解民警扎根群眾身邊,沒人不服。流動調解室名字的由來,源于阿什里鄉第一任鄉長的名字,他在群眾中有著很高的威望和良好口碑,民警們希望將這份扎實的群眾基礎工作延續下去,便以此命名。
毛大哥和木大哥的矛盾由來已久。兩家草場相鄰,因分界線劃分問題產生糾紛,每次見面不是爭吵就是譏諷。事發當天,兩人再次發生爭執,木大哥憤怒之下出手打了毛大哥一巴掌。民警趕到時,兩人正鬧得兇,誰也不肯退讓。
大家圍坐在有爭議的田界邊,民警耐心向矛盾雙方釋法解疑、敘情道義,村干部、義警隊員、鄰居在一旁開導,經商議,對地界線重新劃分。最終,兩人冰釋前嫌、握手言和。
基層的矛盾糾紛類型多樣、情況不一,為更好解決問題,昌吉市公安局阿什里派出所不斷創新警務模式,通過設立“阿納爾流動調解室”,將觸角延伸至“最后一公里”,實現有警處警、無警訪民。民警日常走訪入戶開展法律政策宣傳、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糾紛化解、安全隱患防治等工作,把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微矛盾、小糾紛解決在萌芽狀態。
近日,民警在入戶走訪中了解到,阿什里鄉阿什里村的吾先生因酒后失言,與舅舅珠先生發生爭執。吾某動手推搡了舅舅,親戚之間因此產生隔閡,兩家人互不來往。
一邊是兒子,一邊是弟弟,受了“夾板氣”的吾母愁眉不展,見到來訪民警大倒“苦水”。這件事,被調解室民警放在了心上,一連幾天,民警多次往返于舅舅和外甥家,分別談心,從親情、法理入手,聆聽兩人的傾訴,解答疑問,舒緩情緒,最終一家人重拾親情。
“我勸了好多次都沒用,還是民警有辦法,幾天就解決了。現在兩家人經常走動,我心里也不堵了,太感謝民警了!”吾先生的母親感動不已。
不論糾紛大或小,“阿納爾流動調解室”民警調解時,都在情理、法理兩方面做足功夫。
今年以來,阿什里派出所“阿納爾流動調解室”先后化解各類糾紛121起,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90余次,開展普法宣講14次、反詐宣傳100余次,受到轄區群眾的廣泛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