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反詐在行動”宣傳活動余聲尚在,對廣大群眾而言,聲勢浩大的反詐宣傳究竟有無入腦入心?詐騙手段更新迭代之下,宣防工作又面臨哪些新挑戰、新形勢?
近日,記者帶著上述問題采訪公安機關反詐負責人、基層民警、電信網絡詐騙被害人等多位騙局親歷者,從不同的角度找尋答案。

騙局設計“量身定制”
“我感覺一切都順理成章,所以就轉賬了。”7月10日,在克拉瑪依市公安局白堿灘區分局反詐中心,被騙8萬元的桑先生對民警說。
桑先生經營的線上服裝店鋪生意火爆,收益可觀,這離不開他每日堅持網絡直播帶來的廣告效應。6月初,正在直播的桑先生發現有顧客評論:“下單之后咋沒法付款?”以為平臺出現故障的桑先生并未在意此事。一周后,又有多名顧客反映下單后無法付款,其中一名顧客給桑先生留言,表示另一家遭遇此情況的店鋪重新認證頭像后便恢復如初。
桑先生半信半疑地點開了這名顧客發來的鏈接后,彈出了“第三方服務平臺”網頁。見頁面設計干凈、內容專業,桑先生打消疑慮,填寫了認證信息。網頁“客服”告知桑先生,可同步辦理流量推廣、店鋪福利支持等多項業務,桑先生不疑有他,逐一支付8萬元各項“業務費用”。后經核實,桑先生的店鋪付款渠道正常,平臺亦未要求頭像認證,其所登錄的網頁系詐騙鏈接。
桑先生說,他接受過反詐宣傳,但面對迷惑性、指向性極強的騙局,他還是被蒙蔽了。
“這起騙局充滿了鋪墊和暗示。”克拉瑪依市公安局白堿灘區分局反詐中心主任馬文鑄介紹,從引起疑惑到露出獠牙,整場騙局反映出詐騙分子實施詐騙的節奏把控能力。這場精準“圍獵”的背后,詐騙團伙配合行動的耐心、專業以及高效程度令人咋舌。
在馬文鑄看來,這正是電信網絡詐騙手段迭代演變的縮影。當前,精準詐騙成為電詐新趨勢。

破局之道宣防當先
“這幾年,反詐知識愈發普及,公安機關的打擊力度也在加大,‘廣撒網’式的詐騙方式成本高、收益少、風險大。”7月23日,因參與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被阿克蘇市公安局抓獲的犯罪嫌疑人張某說。
與一般參與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的犯罪嫌疑人不同,擁有研究生學歷的張某幫詐騙分子在國內架設通信基站,并使用多部手機轉接通話更改來電地址,其犯罪活動具有一定的技術門檻。他認識到,電信網絡詐騙除了增長勢頭迅猛,還不斷在提升騙術、提升技能方面“做功課”。
張某舉例說明:一次,他轉接通話時聽到一起詐騙過程,當被害人聽到“快遞丟失,雙倍理賠”的典型詐騙話術時,并沒有相信,很快掛斷了電話。可不到5分鐘后,被害人又主動打來電話要求理賠。“因為他核實了,他的快遞確實沒有按時送到。”張某說。
“大家都聽過反詐宣傳,有些人總覺得電詐離自己很遠,可當騙子針對被害人的經歷、身份、背景、認知、需求設計專門的圈套時,防騙意識就容易被拋在腦后。”阿克蘇市公安局反詐中心主任陳新有些擔憂地說。
在烏魯木齊市公安局高新區(新市區)分局迎賓路派出所友誼路社區民警徐鹿認為,若想“跑贏”詐騙分子的蠱惑,反詐宣傳只入眼入耳可不夠,一定得入腦入心,切實提升群眾的辨別能力。
6月中旬,徐鹿接到預警勸阻指令,一名女子正遭受冒充公檢法詐騙。他趕忙前往案發地,亮身份、拆套路,還用手機向該女子播放了相關詐騙案例視頻,該女子才幡然醒悟。
“她當時確實面臨棘手的問題,才被詐騙分子鉆了空子,這提示我們,要不斷提升反詐宣傳的深度和靈活性。”徐鹿說。

打擊反制迎難而上
7月初,烏市公安局水磨溝區分局反詐中心從境外勸返了一名涉嫌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嫌疑人。據其交代,如今的詐騙團伙正利用區塊鏈、虛擬貨幣、AI、GOIP、遠程操控、共享屏幕等新技術,不斷更新升級犯罪工具,并通過跑分平臺、數字貨幣、貿易對沖等多種方式迭代轉賬洗錢手法。
“電詐案件涉及網絡、金融、通信等多個領域,偵辦時需調取海量數據進行分析,耗時較長,偵辦難度大,因此,組建專業化反詐隊伍具有必要性。”烏市公安局水磨溝區分局反詐中心負責人侯鵬說。
近年來,全區各地公安機關聯合銀行、通信運營商等多家單位組建“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中心”,打擊反制正逐步走上正軌。
李軍是阿克蘇市公安局反詐中心的辦案民警,他與7名擅長分析、追蹤,熟悉計算機和金融行業的同事組成了偵辦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專職隊伍。今年以來,他們已破獲5起涉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案。
利刃出鞘,打出了成效和聲威。今年7月,沙灣市公安局民警連續奮戰10余日,破獲35起涉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案件;6月25日,吐魯番市高昌區公安局反詐中心民警奔波千里抓獲1名涉嫌電信網絡詐騙嫌疑人,追回損失4萬元;3月15日,伽師縣公安局破獲洗錢案,數十名卡農被抓獲,涉案資金達150萬元。
打擊犯罪活動的同時,我區各地反詐中心還具備預警勸阻、攔截止付等多種反制能力。
“李先生,你可能遭受了電信網絡詐騙,千萬不要貿然轉賬。民警馬上上門。”7月17日,烏市公安局高新區(新市區)分局反詐中心民警張世剛通過電話開展反詐勸阻。這樣的電話,他一日要撥打百余通。該反詐中心還會同銀行、通信運營商等16個單位,持續開展警銀合作、預警攔截、緊急止付工作,確立反詐中心、社區民警協同工作機制,讓預警與勸阻無縫銜接。今年以來,該中心成功勸阻9萬余人,止付金額超千萬元。

反詐防騙人人有責
“非法集資把人害,家庭社會不安寧……”近日,在克拉瑪依市白堿灘區文化廣場上,65歲的李衛軍將快板打得“呱嗒”響,他神采奕奕地向過往群眾表演自創的“反詐快板”。
已經退休的李衛軍是克拉瑪依市公安局白堿灘區分局組建的“反詐宣傳團”團長。他向記者介紹,“反詐宣傳團”由退休職工組成,近三分之二的成員曾有過文藝演出經歷,對反詐知識也了解頗深。大家把拿手的節目改編成反詐宣傳,表演時揮灑自如。
“全民反詐在行動”集中宣傳月活動中,全區公安機關開展多角度、立體化、全方位的反詐宣傳,方式有新意、內容接地氣,引發群眾共鳴,產生實實在在的效果。同時,廣泛發動社會各界力量,構建起全民參與的反詐宣傳教育防范體系。反詐志愿隊伍中,有李衛軍這樣的寓教于樂者,也不乏以身說法者。
7月25日,烏市公安局高新區(新市區)分局迎賓路派出所民警制止準備向可疑賬戶轉賬的小張時,他堅持要匯款,不相信遭遇了婚戀交友詐騙。民警及時向“反詐志愿團”成員李桂蘭求助,李桂蘭迅速趕來,向小張講述自己曾因婚戀交友詐騙損失8萬元的經歷,并配合民警向小張剖析騙局。
“轉錢后,對方立刻把你拉黑!”李桂蘭現身說法,讓小張及時止損。
“我們組織10名不同類型的電信網絡詐騙被害人成立了‘反詐志愿團’,他們在反詐勸阻時能直擊被害人被迷惑的關鍵點,進而針對性開展引導,效果立竿見影。”迎賓路派出所所長趙江峰說。
“如果經常收到陌生號碼的信息,就更要增強防范意識,小心被騙子盯上。”7月15日,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阿克蘇市支行營業部員工劉金梅向前來辦理匯款業務的客戶提示。這源于阿克蘇市公安局對銀行從業人員的反詐培訓。
“從業人員深刻理解反詐形勢后,就多了一分為客戶宣講反詐知識的責任心。匯款者面臨風險時,也更容易被及時發現。”陳新說。
此外,溫泉縣公安局通過“反詐微信群”鼓勵轄區居民向社區民警報備5000元以上的轉賬行為。民警通過了解轉賬用途,幫助居民甄別和評估電信網絡詐騙的可能性;若羌縣公安局會同銀行、通信運營商等7家單位,持續開展警銀合作、預警攔截、緊急止付工作。
如今,我區各地反詐宣傳渠道不斷拓寬、宣傳范圍不斷擴大,宣防精準度逐步提升,全民反詐、全社會反詐的新熱潮正持續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