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專利,從新鮮出爐到變身為市場青睞的產品,需要像關心破殼的雛鳥一樣百般呵護。保護知識產權,不斷激發創新活力,是新疆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區域創新高地,加快絲綢之路經濟帶知識產權強區建設的內在要求,也是此次中國—中亞知識產權合作論壇題中之義。
知識產權保護不僅是對智慧成果進行法律保護,也是對科技創新提供系統支持。近年來,我國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創新成果產權化、品牌化水平不斷提升,已經成為國際專利體系中申請量最多的國家。截至2022年底,我國發明專利有效量達421.2萬件,有效商標注冊量達4267.2萬件。從新疆知識產權保護實踐來看,2019年以來,新疆專利授權量年均增長25%,PCT專利年均增長61.7%,商標注冊量年均增長16.5%,更多數量、更高質量的專利、品牌不斷涌現,充分反映出新疆社會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斷加強的實際效能。只有持之以恒織牢這張“保護網”,才能讓每一項創造發明釋放創新之光,為社會發展進步提供堅實基礎。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人才的積極性。不讓偷油鼠、搬運工、拼貼師掠走他人心血,就要用“長牙齒”的法律保護原創,全力解決創新人才的后顧之憂,不斷激發他們的榮譽感和獲得感,讓更多人才想創新、敢創新。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產業創造力。產業可持續發展依靠科技攻關、創新優勢。當前,新疆聚焦“一帶一路”建設、錨定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設“八大產業集群”,更需要緊貼市場需要、企業需求的科技支持,把紙上的智慧變為發展的馬達,確保產業拓展優勢、行穩致遠。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良好創新環境。良好的創新環境是公平有序開展“賽馬”“揭榜”的前提條件,這就需要在專利發明創造、運用、保護、管理的每個環節、每項工作中,確保支持創新政策的穩定、透明、公平,既提供百花齊放的土壤,也打造你追我趕的賽道,只有這樣才能讓創造發明催生新的社會價值和經濟效益。
保護知識產權是厚培創新實力、匯聚創新優勢、激發創新活力的根本保障。讓新疆創新創造的源泉充分涌動迸發,就要不斷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在法治基礎上延伸創新鏈價值鏈,只有這樣才能讓更多企業煥發創新活力,在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