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達西(朋友),先別急,坐下來慢慢說。”6月26日,莎車縣恰熱克鎮司法所所長王萌給情緒激動的蘇某端了一杯水。
蘇某是恰熱克鎮喀拉加什村村民,當天上午,他來到恰熱克鎮“一站式”矛盾調處中心(以下簡稱:矛調中心)求助。2月至3月間,他在莎車縣光伏產業園某項目務工。務工結束后,3萬余元的勞務費他卻遲遲沒收到。
王萌一邊安撫蘇某的情緒、詢問他務工的情況,一邊查看蘇某勞務費的相關憑證。王萌說:“你的情況我們清楚了,馬上就去詢問承包商。你不要著急,要相信我們、相信法律,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復。”
蘇某離開后,王萌聯系了蘇某務工工地的承包商,向其釋法明理,希望能盡快為蘇某發放勞務費。承包商解釋,因為工程未驗收,項目款一直沒有到位,所以未能支付蘇某的勞務費,表示會與二級承包商聯系,解決蘇某的勞務費問題。當天下午,承包商向王萌反饋,第二天早上就能將勞務費發給蘇某。
第二天一早,王萌給蘇某打電話,核查欠薪是否得到解決。蘇某回復說:“一大早就收到錢了,謝謝你們。”
恰熱克鎮總面積580平方公里,轄區內有22個行政村(社區),該鎮企業多,外來務工人員多,矛盾糾紛問題突出。過去,該鎮未形成調解合力,如遇到復雜的矛盾糾紛,當事人這邊跑完那邊跑,群眾辦事難、多跑路問題突出。
為真正實現“一站式”服務,恰熱克鎮以“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地、服務不缺位”為導向,于2022年建成500平方米的“一站式”鎮級矛盾調處中心,和22個村級調解中心一起,形成多層次、寬領域的調處工作平臺。平臺整合了信訪、民政、司法、人民法庭、派出所等力量,力爭讓群眾跑一次就能解決糾紛。
今年2月,該鎮庫木阿格孜村村民艾某來到矛調中心,申請調解他和吾斯塘貝希村村民亞某之間的合同糾紛。
2012年,亞某承包了工程,需要大量的水泥、沙子等建材,他便聯系了艾某。艾某按照約定,將亞某所需的34萬元建材準備好送往承包的工地。但到了約定支付材料費的日期時,亞某僅支付了20萬元,剩余的14萬元未支付。因為這筆費用,艾某多次和亞某交涉,但都沒有得到明確的答復。
受理調解申請后,矛調中心人員征詢了雙方的意愿,啟動聯合調解機制,將案件移交至恰熱克人民法庭,由調解員祖麗皮牙木·薩吾提和恰熱克人民法庭庭長阿布都熱合曼·依迪熱斯共同調解。
“這么長時間了,剩下的錢一直沒付給我,我的要求就是給錢。”調解剛開始,艾某就提出了訴求。
“我也想趕緊支付,但現在拿不出這么多錢,如果現在支付了這筆款,我的好多項目都得停工,損失太大了。”亞某說。
祖麗皮牙木和阿布都熱合曼有些疑惑,為何11年前的欠款拖到現在才開始尋求矛調中心幫忙。
“其實我們倆也是老相識了。”艾某說,他和亞某一個從事建材批發,一個包工程,合作過多次,相互間有欠款也不是一次兩次了,這次主要是因為這筆錢拖得時間長,數目也大,艾某有些擔心,才來尋求幫助。
得知雙方還是合作關系,兩位調解員便勸說二人:“你們的合同是真實有效的,這筆錢必須支付,合作了這么久,都知道對方的難處,你們可以達成一個分期還款的協議,日期和金額協商好,由法庭進行司法確認,如果對方違約,也可申請強制執行。”
經過釋法析理,雙方達成和解協議,由亞某當場向艾某支付2萬元,剩下的12萬元按照每年2萬元的計劃,于2028年全部還清。考慮到亞某所需生活費用等情況,如遇特殊情況,在征得艾某同意后,可以變更支付金額。
在達成協議并進行司法確認后,雙方握手言和,一起離開了法庭。
該鎮還發揮統籌協調、指導監督等作用,讓矛盾糾紛有序分流、分類處置,堅持小事快辦,壓實村級人民調解委員會責任,組織調解員、網格員等通過嘮家常、家庭會議等形式,當場調解家庭婚姻糾紛、鄰里糾紛、小額糾紛。
今年以來,恰熱克鎮成功調處各類矛盾糾紛223件,調處成功率達96.2%,群眾安全感滿意度明顯提升。
“我們要充分調動各類資源,做到分工不分家、到位不越位,推動信訪訴求、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和行業調解有效銜接,讓群眾‘最多跑一次’,真正實現‘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處。”恰熱克鎮黨委書記買吐地·沙吾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