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平安E家’服務平臺為木壘群眾解決了一批急難愁盼的問題;‘鐵腳板’網格員走出了群眾滿意的網格。今年以來,木壘哈薩克自治縣采取定人、定責、定崗、包片,發揮人熟地熟優勢,采取‘一縱多橫’‘巷長制’分片管理形式,進一步精細化了村級網格服務功能。”7月7日,木壘縣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唐斌說。

“平安E家” 群眾訴求及時解決
“您好,掃描這個二維碼就可進入‘新疆平安E家’服務平臺。您的困難訴求、矛盾糾紛都可以在上面反映,平臺都會為您督促解決。”6月7日,木壘哈薩克自治縣木壘鎮阿吾勒社區網格員常欣正在現場為社區居民演示“新疆平安E家”服務平臺操作流程。
今年以來, 按照“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原則,發揮互聯網大數據監督優勢,木壘縣借助“新疆平安E家”智慧小程序,該縣各級網格中心廣泛宣傳“新疆平安E家”服務平臺,向群眾普及平臺的應用范圍并引導使用,不斷提高群眾知曉率。村(社區)網格員在日常入戶時,為居民講解服務平臺使用流程,讓居民足不出戶就知道事應該去哪辦、找誰辦,同時鼓勵群眾行使公民權利、參與監督檢查,切實維護好自身利益。
“現在我不用跑到村上去問,在手機上就可以查到我反映的矛盾糾紛化解情況,很方便!”6月7日,木壘縣西吉爾鎮村民潘輝萍深有體會地說。
“新疆平安E家”服務平臺讓居民實現“動手指,少跑路”,聚焦“會用、實用、運用”,及時化解群眾遇到的“難點、疑點、堵點、痛點”問題,為此,平臺搭建了困難訴求、情報線索、我要反映、安全隱患等功能模塊,將老百姓關心關注反映的各類問題及時予以解決,跟進反饋。今年以來,平臺收到群眾反映問題1000余件,解決群眾困難訴求800余件。7月7日,木壘縣網格服務管理中心主任王瑞說。

“巷長制” 精細服務落地生根
“以前村子生活垃圾隨處可見,人居環境不盡如人意。村里實施‘巷長制’后,情況就不一樣了,巷長帶著聯系戶一起美化環境,清理衛生死角,巷道邊上還種上了花草,村莊干凈整潔多了。”6月6日,木壘縣東城鎮四道溝村村民李庭榮說。
當天,村里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緊鑼密鼓地進行,能感受到村巷深處正書寫著有溫度的民生畫卷。記者走進木壘縣東城鎮四道溝村,干凈整潔的道路映入眼簾,每個巷口有一塊一尺見方的“石榴籽”巷長服務公示牌。公示牌上標明了巷道所在路段、包聯戶數,明確責任、亮明身份,并以巷長名字命名巷道。
四道溝村將村莊劃分為若干個巷道,每條巷道3至8戶,實行全員“入網入格”管理服務,重點開展巷道管理督導、房前屋后清理、家禽圈養規范等,逐條巷道巡查、挨家挨戶宣傳,調動群眾參與鄉村建設的積極性。四道溝村德明巷的巷道長石德明告訴記者。
“巷長制”將村級網格進一步細分,按自然村巷子設立巷長,讓網格精細化服務在農村落地深根。巷長由村里提名,多由村“兩委”干部、黨員網格員擔任。巷長既是衛生監督員、政策宣傳員,又是糾紛調解員和村規民約督導員。6月6日,四道溝村黨支部書記、網格中心主任香興喜說。
“巷長制”的實施,實現了“問題找上門”到“上門找問題”,由原來的“被動處理”到“主動服務”轉變。將村子的社會治理問題在巷道解決,矛盾糾紛不出巷道就解決掉。截至目前,四道溝村巷長及時消除安全隱患、調解群眾矛盾糾紛、解決困難訴求10余件,“巷長制”助力社會和諧、穩定是實踐村民自治的一項好舉措。6月6日,木壘縣委政法委副書記閆天亮說。

“鐵腳板” 走出“滿意格”
“我想參與到社區這次環境提質行動中來,給咱們小區做點事兒!”4月10日,家住木壘鎮天山花園的葉德偉去年剛退休,就申請成為社區網格員。每天,葉德偉通過巡查登記、上報信息、張貼倡議書,從小區大門口到樓道里。上午11時許,葉德偉的微信步數都快過一萬步了。
在木壘有這么一群“鐵腳板”網格員,他們身穿藍馬甲走街串巷。他們眼中,只有“鐵腳板”走得更實、管理的觸角伸得更深,才能為居民提供更滿意有效的服務。
“鄰居裝修噪音擾民、燃氣灶打不著火、樓前有積水、窗前樹木擋光??????之前,遇到這些事情,小區居民往往找了一圈人,事情還是沒解決。”6月6日,迎賓社區居民趙玉芝說,“如今,居民遇到問題,會不約而同地找身穿藍馬甲的網格員,找他們靠譜。”
社區網格員發揮“鐵腳板”工作優勢,做到無縫隙摸排、全覆蓋走訪、社情民意無遺漏。 網格服務由“等服務”向“送上門”轉變。群眾訴求能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上報、第一時間處置。網格“鐵腳板”的堅實力量筑牢基層聯系群眾的紐帶,讓居民的大事、小事、煩心事與基層網格末梢暢通銜接,實現網格內“居民訴求快速響應、問題內部化解”,真正架起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連心橋。
今年以來,木壘縣社區網格員用他們的“鐵腳板”深入社區小區每個角落,自覺主動地參與到通過網格精細化服務群眾中來,成為了發現問題的“千里眼”、解決問題的“智囊團”,給社區網格精細化服務提質增效。截至目前,村(社區)1451名網格員深入小區巷道走出“滿意格”,共消除隱患1000余件,化解矛盾糾紛900余次,服務群眾3萬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