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木薩爾縣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探索搭建“庭”省事微信小程序、“庭”管用智慧安防小區、“庭”好租智能管家小程序和都“庭”好矛盾糾紛化解平臺,推動基層治理體系現代化。今年以來,該縣網格化服務強調示范引領,在“謀實、固本、提質、增效”上下功夫,智慧網格賦能基層治理取得成效。日前,吉木薩爾縣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王作鵬向記者介紹。

“庭”省事 解決群眾煩心事
“今年雨水多,門前600余米的路已做了硬化處理,出行一點也不受影響。”日前,吉木薩爾縣北庭鎮泉溝村永泉養殖合作社負責人牙合甫·牙生說,他把門前道路泥濘難行的情況上傳至小程序,泉溝村村委會主任、網格長買蘇提·吐爾遜接到信息就來實地查看。沒多久,多輛大卡車拉來戈壁碎石料,將難行道路硬化處理。
吉木薩爾鎮郵電大院1號樓居民徐風惠家里潮濕,蟑螂比較多,很煩心。5月27日,在網格員入戶宣傳時,她得知“庭”省事可實時受理群眾的煩心事,徐風惠在網格員的指導下,登錄并提交了信息。“用手機填幾行簡單的信息,不用跑腿費口舌,很容易操作。”徐風惠說,5月28日上午,該縣衛生健康委員會的工作人員在網格員的帶領下來到小區,給她家所在的樓棟每戶人家分發蟑螂藥,還給大家普及了除蟑知識。
今年以來,吉木薩爾縣推廣“庭”省事微信小程序,實現群眾訴求“一路通”。居民可通過“隨手記、隨手拍、隨手錄”等方式,主動上報矛盾糾紛、安全隱患和民生訴求。該縣收集群眾反映的問題線索,線上及時分流轉交相關單位,線下督促處置化解;經核實、查辦后在線上反饋,問題處置進度和結果“移到網上、連到掌上”,讓群眾不跑腿成為常態。吉木薩爾縣還制定了《維護社會穩定情報信息獎勵實施辦法》,實行“即報即核即獎”機制,鼓勵各族群眾積極參與,累計搜集各類信息線索2600余條,發放獎勵金26萬余元。

“庭”管用 賦能增效護穩定
“我老伴趙某今年70多歲了,有智力障礙,早晨8點多出門遛彎找不到了,怎么辦?”5月11日16時許,吉木薩爾縣綠景網格居民王阿姨心急如焚地向網格員楊旭求助。
兒女、親朋、友鄰也幫忙尋找,找遍了趙老爺子經常去的地方,依然沒找到。楊旭得到消息后,通過“庭”管用平臺,比對趙老爺子照片,確定位置調取公共視頻畫面,發現趙老爺子的行動軌跡——趙老爺子在離家3公里以外的商店門口坐著,還時不時地東張西望。
王阿姨火速趕到現場,趙老爺子第一句話就是“找不到家了。”王阿姨眼眶濕潤,不停向楊旭道謝。
吉木薩爾縣搭建智慧安防小區“庭”管用,有效破解了部分老舊小區基礎設施陳舊、基本功能退化等情況。在全縣57個小區,54個獨棟樓公共區域、進出口增設安防設施,對人、車、物實現智慧管理、智能預警。實現了信息采集智能化、服務管理便捷化、打擊防范精準化。智慧安防小區對預警、處置進行全流程閉環管理,為案件偵破和溯源排查提供了技術支撐。自“庭”管用運行以來,平臺協助破獲刑事案件5起、辦理治安案件2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人,保障了小區居民生命和財產安全。
今年以來,依托大數據支撐,該縣小區居民可以在手機上通過選擇故障報修、費用繳納、快遞寄存等服務,足不出戶便可享受優質、高效的生活服務。對小區內的獨居老人、重癥病人等特殊群體,小區物業可以通過活動軌跡及時獲悉其出行異常情況,從而迅速上門查看消除隱患,對于提升服務質量、改善居民生活具有重要意義。
“庭”好租 服務流動人口很貼心
“庭‘好租’既方便又貼心!”提起“庭”好租智能管家小程序,6月7日,家住吉木薩爾縣五彩花園小區的王霞豎起了大拇指。
王霞因工作調整離開縣城,通過社區“庭”好租智能管家小程序,申報了出租房屋的意愿。小區網格員鄒偉很快入戶、查驗,認為符合出租條件,就通過小程序把房屋信息做了推送。“不到半個月時間,房屋就租出去了。”王霞說,承租人因抽不出時間來簽租房合同,雙方簽約也是在“庭”好租上實現的。
吉木薩爾縣搭建“庭”好租智能管家小程序,為轄區流動人員提供了個性化服務、精細化管理。即整合縣域內出租房屋房源,建立出租房屋準入準出、資質審核、中介信息共享、行業部門備案登記等機制,又為群眾租房、售房提供免費平臺,有效提升了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水平。
“為了讓有需要的人迅速找到合適房源、節省時間精力,‘庭’好租開發了精準定位、狀態提醒等功能,有效滿足了租戶多樣化需求。同時引入走訪排查、隱患分析等模式,為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糾紛前端發現處置提供了信息化支撐。” 日前,吉木薩爾鎮北庭路社區主任丁學超說。
截至目前,“庭”好租智能管家小程序上線以來, 累計注冊出租房屋1000余套,服務流動人口8000余人。網格員通過“庭”好租排查安全隱患521處,化解矛盾糾紛267件。

都“庭”好 多元化解“治未病”
暢通群眾訴求表達渠道,創新網上矛盾調解,實現調解視頻化、智能化、移動化,收集基層工作記錄數據,構建多元調解服務能力。吉木薩爾縣研究搭建都“庭”好多元化解紛平臺,及時高效調解矛盾糾紛,支撐調解全流程閉環。
3月份,小西溝村村民劉某因鄰居新建房時誤將其院墻損毀而氣憤不已,主動上門尋求解決卻未得到滿意答復,差點動手打人,想了想還是通過都“庭”好平臺將此事上報。負責此事的網格長王小麗是村里的“法律明白人”。她耐心細致地釋法,一五一十地講理:“過錯方應承擔責任,但所有的事兒都得講理依法,達不成意見就動手,那受害人就變成被告人了。”劉某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最終,雙方當事人握手言和, 述真情、講道理、明法理,讓“怨鄰”變回“睦鄰”。小西溝村依托網格精細服務,讓矛盾在村里化解、讓服務在村里“升溫”。
都“庭”好多元化解紛平臺實現電腦端和移動端數據互通,群眾移動端小程序使用便捷,隨手掃碼、搜索小程序,語音、文字兩種方法方便訴求高效錄入。可滿足調解人員在不同場景下的糾紛案件辦理。群眾在訴求提交時可自主選擇糾紛辦理的人民調解員,建立群眾訴求調解前的信任紐帶。
截至目前,都“庭”好多元化解紛平臺受理各類矛盾糾紛及困難訴求661條,已調解案件609條,調解率達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