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犁河如玉帶一般,劃開中哈邊境的塔克爾穆庫爾沙漠,蜿蜒著流向遠方。
這一帶植被稀疏、地勢平緩,邊境線缺少天然屏障,守邊力量的作用至關重要。

深夜,兩支邊境巡邏隊隔著河流不期而遇。
“兒子,最近晝夜溫差大,穿厚點!”一個滄桑的聲音呼喊著。
“知道了爸,你也是。”隊伍中走在最前面的年輕民警向著河對岸應答。
這是新疆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伊犁邊境管理支隊察汗額博邊境警務站民警秦冕與父親的日常。
在這里,忠誠戍邊的不止他與父親,他們一家有3名移民管理警察和3名護邊員,一起守衛在這道幾十公里長的邊境線上。
千里奔赴
建功邊關酬壯志
衛國戍邊11年,一雙舊膠鞋,一副對講機,陪伴著秦冕日復一日的巡邊路。
“如果給我當兵和從警的經歷打個分,我覺得能打90分。”秦冕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還算滿意。

1993年3月,秦冕在陜西省蒲城縣出生,父親秦雙友經營著一家果袋廠,家境還算殷實。他從小就視軍人為偶像,立志長大后參軍入伍,保家衛國。父親則想讓他繼承家業,繼續過安穩富足的生活。
高中畢業后,秦冕參軍的意愿遭到父母的反對,于是他做了個大膽的決定,從家里將戶口薄偷偷拿走,瞞著父母報名參軍。
“這是你自己選的路,不要后悔就行。”父親很無奈,但木已成舟。
“我永遠不會后悔!”秦冕斬釘截鐵地說。
入伍后,秦冕很快憑著堅韌的毅力和過硬的素質在同批新兵中脫穎而出,先后參與過數十次重要演習,身上也因此留下了多處大大小小的傷疤,這些歷練為他日后取得更多榮譽打下了堅實基礎。
2020年警校畢業后,秦冕被分配到伊犁邊境管理支隊察汗額博邊境警務站,這里的戍邊生活比他想象的要艱辛。

秦冕是個愛熱鬧的人,但在這里,每天面對的只有荒無人煙的戈壁。起初他有些待不住,總渴望去執法辦案的崗位建功立業,但待得久了,他慢慢開始明白,任何環境都要靠自己去適應,邊境不出事,自己就沒有白干。
幾年來,秦冕與駐地黨建指導員齊心協力,大力推行黨員民警和護邊員、輔警混編聯勤駐勤的工作機制,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
2021年11月,以察汗額博邊境警務站臨時黨支部為試點的“黨建品牌”,榮獲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第三屆黨建創新成果展示交流活動”十佳案例銀獎;秦冕個人也因在邊境管理工作中成績突出,于2022年7月榮立二等功。

有愛相隨
警營伉儷并肩行
“我的妻子王歡也是我從警戍邊路上的貴人,她給了我堅守的力量。”秦冕坦言,正是有了愛人的支持和陪伴,自己才能安心扎根于此。

王歡是都拉塔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執勤三隊的民警,同為戍邊民警,他們都穿著藏藍色的警服,帶著同樣的胸標。
領證推遲一次,婚禮推遲兩次,數十次產檢只陪著去過一次……愛情不僅是團聚時的溫馨、快樂,也是分離中的陪伴、擔當。
兩人的單位之間隔著一條伊犁河,兩岸相距最寬處不過一公里多,但對他們來說,相見一次并不容易。
“有時候會向那邊揮揮手,喊幾嗓子,總感覺她能聽到。”秦冕的目光望向對岸。
2021年,王歡的弟弟王康清從警校畢業后,同樣被分配到都拉塔出入境邊防檢查站,與姐姐并肩奮斗;2022年初,秦冕的岳父岳母為了陪伴兒女也從甘肅武威來到了秦冕的單位駐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四師63團,分別在63團11連警務室和9連邊境警務站參與守邊工作,一大家人在不同的崗位上貢獻著戍邊力量。

邊境團圓
舉家共守邊關月
“不知不覺,把他鄉當成了故鄉,故鄉卻已成他鄉,偶爾你才敢回望……”坐在伊犁河邊的哨塔上,秦冕又唱起了這首《異鄉人》。這首歌他聽了許多年,心境卻在不斷發生變化。
自從離開家鄉戍守邊疆以來,秦冕陪伴父母的時間加起來也不過一百來天。每次休假回家,他總會覺得父母的皺紋又多了一些,把他們接到身邊來的想法愈發強烈。
起初這個想法受到姐姐的反對,父母也不想離開家鄉。直到2021年5月,秦冕與王歡喜結連理,秦冕的父親秦雙友才下定決心:“兒子、兒媳都在為國守邊,他們需要支持,我們也去貢獻一份力量吧!”
2022年3月,秦雙友坐上前往新疆伊犁的火車,來到解放軍黃旗馬隊護邊員工作站,報名成為一名護邊員。
剛到邊境時,秦雙友就出現了嚴重的水土不服,患上了牛皮癬,全身水腫,一直持續了70多天。
秦冕每天晚上都要去給父親按摩,看著父親紅腫的皮膚暗自心疼,秦雙友卻連聲安慰兒子自己沒事。
怕動作做的不標準給兒子丟人,秦雙友常常讓兒子給自己“開小灶”,不斷練習基本隊列動作。

小時候,是父親手把手教自己走路,而現在,輪到他手把手教父親走隊列。角色轉換之間,秦冕感到自己終于成長為全家的頂梁柱。
“你忙你的,不用管我”。怕耽誤兒子工作,身體恢復后,秦雙友便讓秦冕專心工作,不用再耗費精力照顧自己。
黃旗馬隊護邊員工作站離察汗額博邊境警務站直線距離不足3公里,秦冕每天巡邏時都能從這里路過,但也只是看父親一眼,問候兩句便匆匆離開。
父子二人同守邊境線的故事在63團傳為佳話。

不期去路成歸路,卻認他鄉作故鄉。2023年春節,許久未曾團聚的一大家人終于在邊境上共同過了一個團圓年。
秦冕用自己的執著堅守換來家人們的共同奔赴,家人的理解支持也鼓舞著他繼續建功崗位,不斷追求卓越。他們在“天邊邊”的團圓,便是為了更多人能夠在家鄉平安歡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