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喀什地區葉城縣出發,沿著G219國道一路攀升,曲折蜿蜒的盤山公路猶如一條“巨蟒”纏繞著高聳的山峰,山頂的雪與云一色,車窗外的萬丈懸崖讓人不寒而栗,灰黃色的山體看不到一絲生機。
走了3個半小時后,160公里的顛簸路程結束了,一些零散的房舍出現在眼前,約莫20分鐘左右,庫地邊境檢查站到了。

新疆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喀什邊境管理支隊庫地邊境檢查站位于喀喇昆侖高原深處,是新藏公路上唯一一個24小時通行的檢查站,轄區平均海拔3500米,90%地域為雪山戈壁,全年的風力幾乎都在6到10級。
從新疆葉城到西藏普蘭,新藏公路橫跨喀喇昆侖山脈,全長1429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路況最險的公路之一。特殊的地理環境,加之天氣多變、路況復雜,建站21年來,庫地邊境檢查站民警們駐扎在此,在這條天路雄關上譜寫著一曲曲守關護民的不朽樂章。
在檢查站里,筆者見到了教導員陳暢。1983年出生的他,看上去有著和同齡人不符的外表,一米七的個頭,黝黑的臉龐,盡顯干練。
陳暢一邊迎著大家往里走,一邊說:“你們帶厚衣服了沒,這里的溫度可不比山下,晝夜溫差有20攝氏度,等會兒給你們拿幾件大衣。”
放下行李稍作休整,在筆者的強烈要求下,陳暢帶著筆者一起外出工作。

“一會兒我們挨家挨戶地走一走。”陳暢說著,打開了警務工作包,筆者發現里面被反詐騙宣傳材料塞得滿滿的。
為了不讓村民們上當受騙,陳暢很早就開始做反詐騙宣傳工作了。怕村民聽不懂他講的“長沙普通話”,他便帶上一名少數民族民警當翻譯,提前下載好一些視頻,通過看和聽,讓村民們更直觀地了解詐騙手段。
在村民庫都斯·卡吾力大叔家,大家剛坐下,大叔便把冒著熱氣的奶茶端了上來,招呼大家趕緊喝點暖暖身子。
“去年,我接到電話說我的銀行卡有問題,讓我趕緊去一趟銀行,他們教我怎么處理……當時我都已經準備出發去縣城了,還好遇到陳暢,他攔住了我,要不然我這些年攢的錢就全沒了。”庫都斯·卡吾力說話時,還拍著心口。

“反詐宣傳就得做在平時,現在他們接到不確定的電話都會先問問我或者民警。”陳暢笑著說。
陳暢和庫都斯·卡吾力你一句我一句地說著,歡聲笑語充滿了整個房間。從他們的對話里筆者得知,原來兩人認識已有21年。
“他剛來檢查站的時候還是個毛頭小子,我以前也是咱們檢查站的護邊員,他第一次去巡邊就是我帶的路。那時候山上雪很大,一腳下去就到大腿根了,我熟悉路,就拉著他們走,雪直往鞋里鉆,襪子都凍得和鞋黏到了一起。”庫都斯·卡吾力大叔說到情深處,拉著陳暢的手,眼含熱淚:“那時候我家里窮,陳暢和他的戰友們經常接濟我,給我送米面油。21年了,他既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我的親人……”
從村民家出來,月亮已經爬上了山頭。返回檢查站的路上,陳暢對筆者說:“庫地鄉是邊境鄉,會遇到偷越國境線的人。”有一次,他帶領戰友們將不法分子包圍在一片廢棄的房屋內,不法分子企圖趁著夜色掩護突圍,陳暢發現后果斷指揮處置,將其一網打盡。
庫地邊境檢查站不僅承擔著維護邊境安全的任務,還肩負著救援的重任,為過往車輛和群眾保駕護航。2011年3月,一輛滿載43人的客運班車不慎沖下懸崖,陳暢帶領10余名警力火速趕往事發地點,在零下20多度的嚴寒氣溫下,為生命垂危的18名傷員贏得了寶貴的救援時間。
“這些年參加了多少起救助,我都數不清楚了,只要有我們守在這里一天,就一定會守護好這個地方和這里的每一個人。”陳暢說。

夜幕徹底落下后,氣溫頓時驟降,檢查站的燈光就像是暗夜里的燈塔,在大風中為過往車輛指引著方向。
凌晨12點,筆者跟隨陳暢來到檢查站執勤點,對執勤民警進行查崗。
大風呼呼地直往大衣里鉆,不一會兒身上僅剩的一點溫暖便不復存在。
一位拿著執勤裝具的民警吸引了筆者的注意,走近一看,雖然穿著大衣戴著手套,但是從那凍得通紅的臉上可以看出,他在外面站了很久。問他冷不冷,他笑著說:“沒事,不冷,我們一小時換一次,習慣了。”
簡短的一句話讓筆者無比震撼,2002年建站以來,庫地邊境檢查站一代代“護關人”就是這樣一直堅守在這里,無私無畏。筆者深深感受到,是他們的堅毅和決心,是他們的甘愿忍受寂寞,是他們的默默奉獻,為這條天路雄關鑄起了銅墻鐵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