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新房不入住,喬某的做法令人費解,他卻有自己的理由,相鄰高層影響了自家新房的采光,還因此打起了官司。
2018年,喬某購買了一處預售房產。交房后,他發現對面高層對他的住宅采光產生了影響,多次向有關部門投訴,經校核,高層項目的日照分析結果確實不真實、不準確。
2022年11月,喬某把負有監管職責的行政部門訴至法院,請求撤銷相鄰高層的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但因案件已過起訴期限,法院駁回他的訴訟請求,案件無法進入實體審查。
這房子,是住還是不住?喬某沒有放棄,于今年1月向烏魯木齊市人民檢察院申請監督。烏市檢察院啟動“一體化”辦案機制,與烏魯木齊市天山區人民檢察院一同辦理此案。
作為承辦檢察官,天山區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木塔里甫·肉孜通過審閱案件卷宗,發現該案確實已過起訴期限,法院的生效裁定并無不當。
在與喬某的談話中,木塔里甫發現,這是一件有關建設工程規劃許可的行政案件,又存在侵犯采光權的民事矛盾,要做到案結事了,先要化解喬某的實質性訴求。
辦案團隊先后4次前往喬某的新家,查看采光情況,并多次聽取喬某、相鄰高層房地產開發公司、行政部門的意見,通過大量調查、咨詢專家,理清案件事實、確定法律適用、明確賠償依據。
讓申請人相信正義,最好的辦法就是公開。5月12日,一場公開聽證會在天山區檢察院舉行。面對各方當事人,聽證員獨立客觀地發表了聽證意見——
法院的生效裁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準確,建議檢察機關不支持喬某的監督申請;相鄰高層開發商確實侵害了喬某的采光權,建議其適當彌補喬某的損失。
當天,經多方釋法說理,爭議各方自愿達成了和解協議,高層開發商補償喬某損失,喬某撤回監督申請。“程序空轉”變“峰回路轉”,民事、行政爭議一攬子化解。
“感謝檢察官,我終于可以搬進新家了!”喬某的心結解開了,可辦案團隊并沒有放棄監督。
法治建設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辦案團隊延伸檢察監督觸角,分析案件背后存在的問題,發現相關行政部門對行政許可審查不夠嚴格,導致涉案高層項目雖取得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但仍存在不符合城市規劃要求的情況。
近日,天山區檢察院向相關行政部門制發檢察建議書,督促行政部門規范履職,從源頭上減少同類爭議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