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生命中什么都可以遺忘/只有一種崇高/一直在頭頂閃光/是警服上凝結的責任/是警徽上升騰的榮譽/是共產黨員鐵一般的信仰……”不久前,全國司法行政系統一級英模、海南省優秀共產黨員陳旭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在海口舉行。這場由司法部、海南省委共同舉辦的報告會,是扎實推進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的有力舉措,也是一堂生動的黨課。
連日來,司法部扎實開展主題教育,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把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堅持眼睛向下、腳步向下,深入實際、深入群眾開展調查研究;扎實推進行政立法、行政執法、刑罰執行、守法普法和涉外法治各項工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把穩思想之舵
司法部把主題教育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第一時間召開黨組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找準開展主題教育的發力點。
4月10日,司法部召開主題教育動員部署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對司法部開展主題教育進行動員部署。部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圍繞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黨的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和全國兩會精神,進行研討交流;舉行直屬機關學習大講堂暨主題教育專題培訓開班式,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堅持原原本本學、聯系自身實際學、錨定根本任務學。
精彩紛呈的專題教學,嚴謹務實的學員自學,熱烈深入的分組研討……日前舉行的首期司法部主題教育廳局級領導干部專題讀書班,以精心的課程設置推動教學相長,幫助學員做到學深悟透、融會貫通。司法部還對部直屬機關在職和離退休黨員干部分10期進行輪訓,推動全體黨員干部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取得實效。
司法部機關各廳局第一時間召開全體黨員干部會議,統籌做好主題教育各項工作。“我們堅持‘學思想’凝心鑄魂,組織黨員干部靜下心來,精學深悟。”司法部律師工作局負責人介紹,該局自覺把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落實到律師工作各方面全過程,始終確保律師工作的正確政治方向。
大興調查研究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司法部黨組高度重視調查研究工作,召開黨組會議進行專題學習研究,制定工作方案,統籌安排調研工作。
部黨組還召開集體調研座談會,著重圍繞全面依法治國中的重大問題,逐一聽取全國31個省(區、市)司法廳(局)主要負責同志意見建議,將其作為確定調研課題的重要參考。部黨組成員圍繞司法行政工作12個重點難點問題,深入基層、“解剖麻雀”式開展“12+N”重點工作調研,通過實地調研和舉辦各種形式的N場見面會、座談會,全面了解實際情況,推動解決問題。
目前,部黨組成員帶領調研組正在深入調研。已分別赴陜西對司法所和矛盾糾紛化解等問題開展調研;赴海南對海南自貿港法治保障、推動全面依法治國實踐等問題開展調研;赴貴州對司法行政戒毒工作開展調研;赴北京、浙江、寧夏對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等問題開展調研;赴黑龍江對司法所和人民調解工作等問題開展調研;赴浙江、甘肅對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服務和推進共同富裕開展調研……此外,調研組赴相關部委及地方圍繞法治政府建設、法治社會建設、基層法治建設、公共法律服務、涉外法治、新時代“楓橋經驗”等開展調研。下一步,調研組還將赴廣東、廣西、江西等地圍繞立法、律師行業黨建等方面開展調研。 司法部機關各廳局將工作調研與主題教育緊密結合起來。“立法一局結合工作性質特點開展主題教育,大興調查研究,深入實際充分聽取基層意見,了解有關立法項目在實踐中存在的最突出問題,找準立法項目與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聯結點,精準施策、對癥下藥。”司法部立法一局負責人說。
凝聚實干之力
線下,提供法律咨詢12萬人次,勞動用工“法治體檢”活動覆蓋企業9萬家,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調處化解勞動爭議1.1萬件;線上,組織開展普法宣講活動3400余場次,調處化解勞動爭議3100余件次……目前,2023年“尊法守法·攜手筑夢”服務農民工公益法律服務行動,正如火如荼地開展。
下一步,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將緊密結合主題教育,會同工會組織、律師協會,圍繞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面臨的急難愁盼法律問題,進一步整合法律服務資源,為維護勞動關系和諧穩定提供有力支撐。
為學之實,固在踐履。在開展主題教育中,司法部對標對表黨的二十大作出的戰略部署,充分履行中央依法治國辦和司法部職能,全力推動黨中央關于全面依法治國各項決策部署落實落地,統籌做好行政立法、行政執法、刑罰執行、公共法律服務和涉外法治各項工作。
“結合主題教育,公共法律服務管理局在下一步實際工作中,將大力支持法律援助、公證、司法鑒定、仲裁等公共法律服務機構深度參與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試點、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等工作,服務知識產權強國戰略,服務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務管理局負責人表示。
司法部立法四局承擔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立法和相關法治工作。該局負責人表示,要立足職責和工作實際,將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作為確定立法項目、設計法律制度的重要依據,通過立法及時回應人民群眾所需所盼,解決群眾的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