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最美國門名片”系列報道①
陳暢:風雪天路,喀喇昆侖“守邊人”
編者按
“枕戈待旦,匹馬當先。雪原不畏寒,云嶺不懼險。”從雪域高原到大漠戈壁,從東海之濱到西部邊陲,移民管理警察始終堅守在國門一線,留下了許多動人故事。為將學(xué)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不斷引向深入,充分發(fā)揮典型引領(lǐng)作用,近日,本報記者分赴各地探訪全國移民管理機構(gòu)第二屆十大國門衛(wèi)士,推出尋找“最美國門名片”系列報道,記錄他們的奉獻與擔當。敬請關(guān)注。

5月的喀喇昆侖腹地,寒風依然裹挾著雪花,紛紛揚揚飄落在警營。
5月8日,記者乘機飛越幾千公里,乘車上了有“天路”之稱的新藏公路,穿越荒漠、戈壁、雪山、懸崖,歷時19個小時,終于在昏黃的夜燈下見到了陳暢。
陳暢是新疆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喀什邊境管理支隊葉城大隊庫地邊境檢查站政治教導(dǎo)員,個子不高,眼含血絲,雙頰留下了常年被高原紫外線和風雪侵蝕過的痕跡,白發(fā)早已悄悄爬上了頭頂,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大很多,與記者握手時堅定有力。
“這里天上無飛鳥,地上不長草。除了雪的白,就是土的黃。”陳暢說,自從19歲上了喀喇昆侖高原,他就再也沒有挪過地方,一干就是20多年。

野云萬里無城郭
“風吹石頭跑,氧氣吃不飽”
山,刀削般險峻,直插云霄。庫地,當?shù)厝艘鉃椤昂镒佣挤贿^的山”。
“風吹石頭跑,氧氣吃不飽。”庫地邊境檢查站位于新藏線160公里處,就坐落在這險峻的山間河谷,駐地平均海拔3500米,90%以上都是雪山戈壁,晝夜溫差達20攝氏度,年平均風力在6至10級,綠色植被稀少,方圓100多公里大都是“無人區(qū)”。
入夜,除了檢查站執(zhí)勤點有點點燈光,整個營區(qū)都籠罩在蒼茫夜色中。“這里沒有長明電,我們靠光伏發(fā)電,今晚最多撐3個小時。”剛進營區(qū),陳暢就急忙對記者說,“手機充電的話,要趁早。”
“其實,現(xiàn)在的條件已經(jīng)好多了!”想起20多年前的情景,陳暢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剛來的時候,我們住的是宿營車,沒電沒信號,洗澡還得靠煤爐子燒水。”陳暢至今還記得,他們在零下20攝氏度的氣溫下站哨,凍得一把鼻涕一把淚,廁所是露天的旱廁,“風刮得你根本蹲不住”。
那時候,吃水是最大的困難,只能自己挖井打水。陳暢曾由于長期喝礦物質(zhì)含量高的井水,得了腎結(jié)石,手術(shù)后才慢慢康復(fù)。
“與海拔比高度、與風沙比堅韌、與雪山比純潔。”沒有營房,陳暢就和戰(zhàn)友們自己動手建;沒有電,他們就想法子自己發(fā)電;沒有放心水,他們就找凈水器過濾;地上不長草,他們就翻山越嶺找來能適應(yīng)高原的土和樹……如今,營區(qū)從一輛宿營車變成了4層樓房,民警們也喝上了放心水,營區(qū)內(nèi)還種下了高原白楊、綠色草坪、大棚蔬菜……“眼下越來越好。”陳暢樂得合不攏嘴。
20多年過去,一批批戰(zhàn)友來了又走,陳暢卻始終扎根在這里。他每周都會深入邊境、轄區(qū)開展巡邏踏查、隱患清查,餓了吃自帶的馕,渴了喝山泉水,寂寞了對著雪山大聲吼,20多年如一日,守護著百余公里邊境線和0.89萬平方公里轄區(qū)的安寧。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
“對不法分子就要像秋風掃落葉般無情”
清晨,寒風呼嘯,喀喇昆侖高原的陽光還未照進山谷,一群羊正沿著山溝悠閑地啃著雜草。
“看!就在這里,我們曾經(jīng)歷了一場生死決戰(zhàn),多虧了陳教導(dǎo)員。”順著民警于金勇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新藏公路拐彎處有一座土山坡,坡后壁立千仞,一條小溪從山中蜿蜒流出。
那是2013年11月19日,多名不法分子利用夜色掩護企圖從庫地邊境檢查站轄區(qū)越境。冰天雪地,寒風似刀。當天凌晨5時左右,雪不停地下著,眼前漆黑一片,陳暢主動請纓前往處置。
“快!隱蔽,有炸彈!”陳暢突然發(fā)現(xiàn)不法分子從土山坡往下扔自制炸彈,立即發(fā)出了戰(zhàn)斗指令。瞬間,無數(shù)自制炸彈落在眼前,剛?cè)刖乃谓@住了,站在原地一動不動。陳暢急中生智,飛起一腳將宋江踹倒在地隱蔽,炸彈隨之炸響,火光沖天。“要不是陳教導(dǎo)員,我可能連命都沒了。”說到這里,宋江有些哽咽。
硝煙彌漫,戰(zhàn)況激烈。陳暢的手上、腳上多處灼傷。顧不上這些,他沖鋒在前,組織戰(zhàn)友們依托有利地勢壓制火力,迅速完成了搜捕、圍守、伏擊、處置任務(wù)。
“英勇、果敢、機智。”這是戰(zhàn)友們對陳暢的評價。每次戰(zhàn)斗,他都臨危不懼、靈活機動,多次帶隊痛擊不法分子,全勝而歸。
“對不法分子就要像秋風掃落葉般無情。”陳暢語氣堅定地對記者說。
這些年,他和戰(zhàn)友們檢查過往人員230余萬名、車輛150余萬輛,查獲了一大批危爆物品管制刀具,被當?shù)厝罕娮u為喀喇昆侖“守護神”。“我們檢查站就像一道鐵閘門,守護著新藏線,也守護著通往邊境的道路。”陳暢無比自豪。

風雪天路魚水情
“有陳教導(dǎo)員在,我們都放心”
午后,陽光照耀雪山,金光閃閃。
“走,我們巡線去。”陳暢帶著巡邏車隊,沿著新藏線出發(fā)了。
新藏公路,因全程高海拔、道路艱險而被稱為“天路”。
記者上了陳暢的車,行駛不到半小時,海拔已超過4500米。突然,天空下起了大雪。狂風卷起冰碴拍打車窗,路越往上越難走,記者大口喘著粗氣,頭疼欲裂。
在新藏線220公里處,陳暢指著一處懸崖告訴記者:“有一次,我們在這里救了28條生命。高寒缺氧,我們幾乎成了身處險境的群眾唯一的希望。”
那是2011年3月11日,氣溫零下20攝氏度,一輛客運班車在拐彎時沖下懸崖。陳暢火速到場搶救受傷群眾,為28名傷員贏得了寶貴救援時間。
這樣的救援,20多年來陳暢參加過無數(shù)次。興祚礦業(yè)公司負責人張代宏告訴記者:“一次,這邊發(fā)生泥石流,路被沖斷了,我們公司有十幾個工人沒吃沒喝。是陳教導(dǎo)員帶著民警送來了食物,救了我們。這里前不著村后不著店,他們就是大救星!”
葉城縣西合休鄉(xiāng)帕合甫村庫地小組組長巴依斯深有同感。他告訴記者:“發(fā)生融雪性大洪水時,是陳教導(dǎo)員冒死帶隊把全村人轉(zhuǎn)移;孩子生病急需送醫(yī)時,是陳教導(dǎo)員驅(qū)車160公里送孩子到縣城就醫(yī)……”巴依斯一口氣講了十幾個這樣的故事,“有陳教導(dǎo)員在,我們都放心”。
夜幕降臨,巡線6個小時后,陳暢帶隊回營。第二天一大早,他又精神飽滿地出現(xiàn)在檢查站。
晨曦初露,朝霞照亮了遠處連綿起伏的雪山,把一片詩意般的祥和抖落在高原之上。“庫地邊境檢查站”七個紅色大字分外耀眼,陳暢走向執(zhí)勤點的腳步堅定有力,在天路上留下了一個如山般的背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