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平安網訊 6月2日,記者從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聯合烏魯木齊鐵路運輸中級法院召開的新聞通氣會上獲悉,2022年1月至今年5月,全區法院不斷創新裁判和執行方式,確保了被破壞林地草場5973.26畝有效恢復,補種林木26565棵,增殖放流魚苗價值13.8萬元。

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副庭長李倩介紹,去年以來,全區法院充分發揮環境資源審判職能,依法妥善審理各類環境資源案件,2022年1月至今年5月,全區法院受理各類環境資源案件9205件,審結8063件。
在環境資源刑事審判中,我區法院堅持罪刑法定原則,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加大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犯罪行為的懲治力度,依法嚴懲污染環境、亂砍濫伐林木、危害瀕危、珍貴野生動物、非法占用農用地等違法犯罪行為。環境資源民事審判更加注重救濟和修復功能,嚴格貫徹損害擔責、全面賠償原則,依法妥善審理與土地、礦產、草場、林場、漁業、水等環境資源保護相關的物權、合同和侵權案件,特別是加強對污染土壤、污染水源等環境侵權案件的審理,維護了社會環境公共利益。
我區各級法院還立足土地、林地、草原、水源、大氣等不同環境要素的修復需求,探索適用“補種復綠”“退耕還草”“增殖放流”“分期履行”等符合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的修復方式,適用替代履行、第三方履行、判決書中附生態修復方案的機制,推動責任落實。
為解決濫伐林木的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的執行問題,阿克蘇地區中級人民法院積極推進在庫車市、阿瓦提縣建立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綠化基地并已掛牌。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分院堅持“恢復性司法+社會化治理”的生態環境治理及保護理念,在案件辦理中將相關責任人對自然環境恢復治理的態度和實際恢復效果作為量刑的重要情節,倒逼相關責任人主動恢復被損毀的生態環境。
為推動修復生態環境更加有力,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指導烏魯木齊鐵路運輸兩級法院積極與生態環境、林業草原、自然資源等部門對接,在全區共同打造生態環境保護基地。2022年6月,哈密鐵路運輸法院與哈密鐵路運輸檢察院、自治區天山東部國有林管理局哈密分局共同簽署《關于司法生態修復基地工作機制的意見》,在哈密白石林區設立了新疆首個集懲治、教育、修復等功能為一體的“司法生態修復基地”,以“專業化監督+恢復性司法+社會化治理”機制形成生態環境保護的司法合力。
“我們將探索多元修復方式,通過加大調查研究力度、推動更多領域設立司法生態修復基地等,用嚴格的制度、嚴密的法治守護好新疆的綠水青山?!崩钯徽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