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13名女性組成的“娘子軍”辦理涉未成年人案件,有什么秘訣?5月28日,記者采訪塔城地區檢察機關未檢團隊,尋找答案。
溫柔護航“迷途少年”
2020年9月,17歲的小軒(化名)以“戀愛”為由騙取他人錢財。檢察官審查發現,該案中,一審法院判決認定的事實及26萬余元涉案金額有誤,屬于量刑不當應當依法糾正。
“這孩子,我是沒法管了,你們誰想管誰管!”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人民檢察院塔城分院(以下簡稱塔城分院)第七檢察部副主任蘇嬌聯系小軒母親時,對方說氣話。
蘇嬌沒有放棄,通過開展社會調查了解到:父母離異后,小軒一直與母親一起生活,且雙方關系緊張。青春期的小軒很叛逆,與不良青年交往,最終觸犯法律。
“這孩子現在只是迷失了方向,如果不幫一把,人生方向就錯了。”蘇嬌十分著急,一邊為小軒“把脈”,一邊給媽媽支招,量身定制幫教方案。
經過辦案團隊1個月的溝通交流,小軒母女之間的“堅冰”融化。另一邊,法院也采納了檢察建議,認定涉案金額為1.8萬元改判拘役2個月。
“‘人’字是由一撇一捺組成的,左邊的一撇代表我的過去,更重要的是支撐我未來的右邊一捺,請檢察官等我的好消息。” 庭審結束后,小軒向蘇嬌鞠了一躬。
細心溫暖“受傷花朵”
2019年3月,沙灣市人民檢察院辦理了一起特殊職責人員性侵案件。小美(化名)在興趣班上遭受侵害。
“這是一起在法律適用上涉及特殊職責身份、公共場所定義以及從業禁止等問題的復雜案件。”沙灣市檢察院未檢檢察官張紅娟回憶,受到傷害后小美說不出話,只是默默流淚。
張紅娟見小美的狀況不好,沒有給她壓力,只是默默陪伴,最終小美打開心扉,勇敢講述了事發的經過。
考慮到該案的特殊性,辦案團隊構建了以未成年被害人陳述為中心的證據體系的辦案思路,提出認定情節惡劣、從重處罰的量刑建議。經過一審、二審后,犯罪嫌疑人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四年零六個月。
“謝謝檢察官為我們伸張正義!”拿到判決書后,小美的媽媽抱著辦案檢察官嚎啕大哭。
在依法嚴懲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同時,“娘子軍”團隊細心地發現:案件背后的“事實孤兒”也需要保護。
在辦理一起故意殺人案件時,額敏縣人民檢察院晨曦未檢工作室負責人李玉紅發現,該案發生后未成年人小花(化名)和小雨(化名)失去了監護人,成為了“事實孤兒”。如果不予以幫助,他們以后如何生活呢?
在辦案檢察官的建議下,民政部門認定2人“事實孤兒”的身份,并依法發放生活補助。隨后,在檢察官的幫助下,兩人成功變更監護權。
工作中,“娘子軍”們還搜集線索,對45名未成年人開展國家司法救助,發放司法救助金71.13萬元,對涉案未成年人監護人制發28份《督促監護令》。
耐心播撒“法治種子”
“娘子軍”們既是辦案一線的檢察官,又是法治課堂的“老師”。
“同學們,這里是塔城地區檢察機關為你們帶來的普法系列小課堂,聽小蘇姐姐講法律故事、歡迎大家收聽紅姐說法、歡迎大家來到晨曦小課堂……”近日,塔城地區校園廣播里傳來檢察官普法的聲音。
普法工作不止一朝一夕。近年來,塔城地區檢察機關未檢團隊深入學校開展各類普法活動,開展“法治進校園”巡講140多場次,法治講座520多場次,法治教育基地接待5萬多人次,組織開展模擬法庭35次,受益人數23萬余人。《護航青春 遠離性侵害》《預防電信詐騙》等視頻入選全疆精品法治微課。
“從最初的‘向陽花’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室到全地區7個基層院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室全覆蓋,塔城地區先后建立4個‘一站式’未成年人關愛中心、3個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紅姐說法等青少年普法教育品牌深受廣大師生和家長歡迎。”塔城分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郭學林說,“娘子軍”們發揮女性特有的溫柔和關懷,開展涉未成年人監護、撫養、繼承、教育等民事、行政案件的審判監督和執行活動監督,形成了一支以“專注、專業、專精”為價值追求的團隊。
2021年以來,該團隊先后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集體、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先進集體、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集體、全疆檢察機關“優秀辦案團隊”等榮譽稱號,2起案件入選新疆檢察機關百佳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