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法院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主動融入社會治理格局,以人民法院調解平臺為載體,以“庭站點員”訴訟服務網絡為依托,以打造“一庭一品”為抓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資源下投,著力抓前端、治未病,扎實推進多元解紛向各領域拓展、向基層延伸,努力將主題教育學習成效轉化為縱深推進訴源治理的強大動力。
堅持黨委領導,增強訴源共治向心力
深度融入黨委領導的訴源治理工作機制,主動向黨委、政府專題請示報告,爭取支持,因地制宜制定出臺相關制度規定,力推形成黨委領導下的訴源治理大調解工作格局。巴州中級人民法院積極推動州平安建設領導小組下發《關于建立一村(社區)一法官工作機制的實施意見》,對案件增幅較大的鄉鎮街道發出司法建議書,幫助堵塞管理漏洞。自治區高院伊犁州分院建立訴源治理組織保障、聯席會議、鄉鎮訴前調解聯動、訴前解紛聯動和成果保護、訴源治理目標責任考核等工作機制。昌吉、吐魯番、哈密、喀什等中院積極推動將訴源治理納入平安建設考核,形成了問題聯治、工作聯動、平安聯創良好局面。77家基層法院創建539個無訟村(社區),有力推動訴源治理向基層拓展延伸。
整合各類資源,打造聯動解紛一盤棋
主動對接人民調解、行業調解、行政調解、律師調解、公證、仲裁等各類解紛力量,與糾紛高發頻發行業、部門建立聯合調解室,形成多方參與、多元共治、多點聯動、綜合施策的強大合力,推動實現優勢互補、集約整合的訴源治理新格局。目前,人民法院調解平臺累計納入特邀調解組織2379個,特邀調解員3962名,訴前調解成功案件41165件,調解成功率92.67%。自治區高院伊犁州分院吸納退休老法官成立“哈麗旦”“巴爾泰”“韓林”等以個人姓名命名的品牌調解室,助力多元解紛提質增效??κ驳貐^中級人民法院構建以64個人民法庭為中心、1835個法官工作站為主干、131個巡回審判點為輻射、475名鄉村調解員為紐帶的“四位一體”便民訴訟網絡。
引入行業力量,構建專業解紛過濾網
聚焦糾紛多發易發案件類型,與自治區總工會、工商聯等9家單位建立“總對總”在線訴調對接機制,對接部委調解組織668個,調解案件3796件,為各族群眾提供了更加專業的訴前解紛服務。昌吉州中級人民法院設立“金融糾紛多元化解中心”“法院+工會”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室,上線3個月為勞動者追回勞動報酬17萬余元。烏魯木齊、昌吉、巴州中院掛牌成立行政爭議調解中心,搭建溝通橋梁,高效便捷解決行政爭議,增進府院良性互動。烏魯木齊鐵路運輸中級法院依托“總對總”精準對接,實現保險合同類型化糾紛訴前調解全流程線上辦理,大大降低維權成本,人民群眾的司法獲得感和滿意度顯著提升。
堅持“三進”強基,提升實質解紛戰斗力
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廣泛搭建“訴前調解+”平臺,深入推進人民法院調解平臺進鄉村、進社區、進網格,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基層糾紛預防化解網絡,促進基層社會治理從定紛止爭向少訟無訟轉變。今年以來,226家人民法庭應用“三進”工作機制實質化解各類糾紛8070件,成功率達97.77%。烏魯木齊、塔城、克拉瑪依、吐魯番、和田等地法院積極參與一站式矛調中心建設,指派訴訟服務、速裁團隊入駐中心,指導調解、開展司法確認、速裁快審、提供配套訴訟便民服務。自治區高院伊犁州分院形成了“110”式司法服務、“1+2+3+4”工作法、移動“氈房法庭”等一批法庭建設先進經驗。塔城、哈密法院不定期開展“巡回法庭”“假日法庭”,就地立案、就地調解、就地開庭,在源頭調處化解矛盾糾紛。
涵養法治思維,營造訴源治理良好氛圍
堅持用足用好訴源治理工作平臺,主動服務人民群眾、市場主體,按照“有案辦案、無案送法、帶案調解”的工作思路,主動開展入戶釋法、調解指導、化解糾紛,積極發揮典型案例、示范裁判指引作用,明確類型化糾紛裁判標準,切實提高各族群眾對糾紛化解結果的預判力。博州中級人民法院通過“兩微一端”發布民間借貸、離婚糾紛、物業合同糾紛等典型案例45個,結合“護蕾行動”“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活動,廣泛開展普法宣傳。自治區高院伊犁州分院編撰印發《民法典普法宣傳冊》,打造法治書屋、法治長廊、法治巷道、“村民說事點”等26個普法陣地,讓法治觀念深入人心。喀什地區兩級法院創設“每周說法”、參與普法欄目,選派115名法官擔任法治副校長,開展常態化普法宣傳??死斠朗蟹ㄔ号c社區共同打造互動式普法、體驗式普法、觀摩式普法、共享式普法等模式,傳播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營造良好法治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