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初,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輪臺縣輪南鎮的塔里木河畔旁,萬畝良田中機器轟鳴,沙漠公路上車輛穿梭,胡楊林公園開門迎客,一派春日好光景。
記者來到塔河橋社區走訪,深感當地人心凝聚,社風和諧。
塔河橋社區第一書記、黨支部書記王金龍說,他2019年來到塔河橋社區工作時,這里是另一番景象——非法開荒、肆意圈占、私搭亂建比比皆是,勞資矛盾、合同糾紛此起彼伏。
塔河橋社區有上萬畝土地、1800余名流動人口、400多戶常住人口,只有7名社區工作人員,如何破解治理難題?社區“兩委”班子迎難而上,摸索出一套符合當地實際的治理模式,推動社區由亂到治。
一家公司源頭預防糾紛
塔河橋社區地廣人稀,以種植業、畜牧業、旅游業發展為主。發展需要人,這就意味著要輸入大量的流動人口。人多了,事兒自然就來了。
起初,社區工作人員靠著鐵腳板一家家入戶宣傳,講政策、化糾紛,但問題總是不能徹底解決。
“三分之二的社區干部都忙于處理矛盾糾紛。”王金龍說。
當地種植戶多為外來承包人員,過著“候鳥型”生活,春種時來,秋收后離開。生產生活中的矛盾拖久了,想找到當事人都難。
記者在采訪中恰巧遇到來塔河橋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室求助的穆某等3人。
2022年春,3人駕駛農用機車從和田地區來到塔河橋社區務工,受雇于宋某。雙方商議勞務費為2萬元,3人依約提供了勞務,宋某卻只結了1萬元勞務費,稱當年10月將棉花售出后全部結清,之后卻沒了下文。
賣完棉花,宋某回了山東,3人多次聯系索要無果。
當天,在輪南鎮司法所所長亞庫甫·肉孜和王金龍的聯合調解下,宋某在電話中承諾盡快回來結賬。
“往年這樣的糾紛很多。”亞庫甫說。
為規范承包行為,提升社區服務和管理能力,塔河橋社區于2022年6月引入一家勞務派遣公司。自此,勞務人員按需輸入,雇主在用人前向社區報備,由社區與勞務公司對接,勞務公司再派工。
自勞務公司入駐以來,塔河橋社區沒有收到一起勞務公司上報的糾紛。
“有問題找勞務公司就能協調解決。”王金龍說,如今社區干部雙腳解放,矛盾糾紛也從源頭上得到了預防。
社區還設立了聯絡站,由司法所工作人員坐班服務,群眾有需求隨時上門,快速解決。
三張清單規范種植戶行為
塔河橋社區的諸多問題都因“地”而起,種植戶管理規范了,問題自然就減少了。
去年下半年,塔河橋社區在種植戶中推行“三張清單”——管理清單、誠信清單、登記清單,用來規范種植戶行為。
2022年,種植戶馬某從朋友處購買了一批脫葉劑,使用后導致848畝棉花品質下降,馬某將問題歸咎于農資質量。
跟朋友鬧翻后,馬某向社區求助。社區工作人員聯系了農資生產廠家,經鑒定,脫葉劑本身并無問題,問題出在使用方法上。
馬某又以廠家沒有提供技術指導為由走上司法程序。最終法院判決廠家賠償馬某部分損失,但這些補償遠不及其實際損失。
種植戶種植面積都較大,一旦出現問題損失慘重。
為規范種植,保證作物產量和質量,當年,塔河橋社區組建種植協會,48戶種植大戶全部入會,協會對農資采購、殘膜回收、農田垃圾清理等行為作出規范,自此種植戶也實現了自我管理。
種植戶與銀行交往較多,塔河橋社區抓住這個關鍵,與當地金融部門協作建立誠信清單。
每年,種植戶向金融部門申請貸款時,金融部門需查詢種植戶誠信情況,在發放貸款前還需向社區征求意見,對在用工中發生安全事故、因拖欠勞務費造成群眾上訪、開展非法活動等造成重大負面影響的,由金融部門納入“黑名單”,在貸款中設限。
“如此一來,種植戶便格外注重自己的誠信。”王金龍說,去年至今,種植戶未發生一起“失信”行為。
過去,外來務工人員來到塔河橋社區,需自主前往公安部門登記報備,報備后自行活動,社區難以尋其蹤跡,給管理增加難度。
社區警務室要求,勞務公司輸入外來務工人員后需由雇主組織前往警務室登記,如出現未登、漏登的,由派出所進行處罰,連收三張“罰單”的種植戶將失去在當地承包土地的資格。
三張清單張張把準種植戶“脈搏”,促使其積極參與基層治理。
14支志愿隊伍注入治理“活水”
塔河橋社區位于輪臺至民豐沙漠公路邊,不遠處就是塔里木河和沿河生長的胡楊林,這里有著全國最大的胡楊林公園。
隨著鄉村振興的推進,當地充分挖掘旅游資源,全力打造旅游小鎮,旅游產業快速發展。村民們建起民宿,做起生意,紛紛吃上旅游飯。
為讓旅游業可持續發展,推動村民自治,塔河橋社區在居民中組建了14支志愿服務隊,隊員由聯戶成員和網格黨小組成員組成,目前人數已達60人。
他們互幫互助,宣傳政策、整治環境樣樣參與,推動社區文明向上。
沙漠公路兩側的垃圾治理,是改善塔河橋社區居民人居環境的重中之重。今年以來,志愿者連續開展了4次環境衛生整治活動,共清運垃圾20余噸。
除了志愿活動,志愿者還積極參與矛盾糾紛化解工作。
2022年初,張某在劉某處承租了一套位于塔河橋街道的門面房,準備經營賓館,租期為8年。但因疫情原因,張某的賓館遲遲無法營業,去年年底,張某要求劉某減免房租,遭到拒絕后,他向志愿服務隊求助。
志愿服務隊隊長劉毅組織召開聯戶會議解決此事,還邀請了社區網格員、“一村一法官”工作站的法官一同參與調解。
得知打官司的成本較高,最終雙方達成一致意見,劉某給張某減免3個月房租,張某補交拖欠的4個月租金,雙方解除合同。
在志愿者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居民主動參與社區治理,為沙漠村莊注入治理“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