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有工作從一張“白紙”開始
牧民祖祖輩輩都是散養放牧,早上把羊群趕出去,晚上再趕回家,期間羊群是失控的,很容易出現牲畜進入鐵路防護網的問題。對于鐵路民警來說,提高老百姓的鐵路安全意識迫在眉睫。
所有工作從一張“白紙”開始……
烏魯木齊鐵路公安局庫爾勒公安處且末站派出所民警來到且末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將7名民警的姓名和聯系方式打印500份,發放給各單位、各部門及鄉、鎮、場的辦事人員。
“只要與鐵路有關,任何事情都可以給我們打電話。”這句話,民警們重復著。
開展防詐騙宣傳、鐵路安全教育、消防安全宣傳……民警在巡查線路期間除了完成好這些工作,還有一項重要內容——加強與村民的溝通聯系。

多交一個好朋友,查找隱患時就多一雙眼睛。且末站派出所副所長楊斌把普法宣傳落實到每一個人,訪牧戶、進學校……在村民心里,說話帶著點甘肅腔調的楊斌專業精干、親和力強,是位信得過的警察。在他的引導下,越來越多的牧民們自發當起“義務護路隊員”。
從一開始毫無鐵路安全意識,到后來放羊時主動遠離鐵路防護網,再到現在主動幫助民警護著鐵路,只要發現有人在防護網前放羊就立即打電話“報告”……看著逐漸轉變的村民,工作雖然辛苦,但民警們樂在其中。
今年2月,因村民燒荒導致鐵路防護網外燃起8處火點,最近的一處距離鐵路僅有8米,干枯的莊稼引燃四周的雜草,火勢迅速蔓延,濃煙四起,火光沖天。
正在英吾斯塘鄉吐排吾斯塘村區段對線路進行安全巡查的民警王剛及時發現,并通知村支部書記和工務部門一起撲滅了大火。
“治沙站里多了位民警,心里踏實了許多。”在巴州瀚海綠洲綠化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馬洋洋看來,澆水時常常能遇到民警,不僅能及時有效化解安全隱患、矛盾糾紛等,還能為他們近距離提供便民服務,對企業留住員工有很大幫助。

平常除了巡邏檢查,民警們還要護送轉場的羊群過鐵路涵洞、幫助駐守水源井的工人捎買生活用品……
嚴酷的自然環境見證著人與人之間最樸素的情誼。
我就留在這 守著“和若”
初春時節,是東南風刮得最兇的時候,楊斌帶著線路民警王剛和輔警艾則買提一頭扎進茫茫沙漠中。
大風中,鋪天蓋地的黃沙聚起,沙子打在臉上生疼,直往鼻子、耳朵里鉆。
他們要重點巡查和若鐵路依木拉克特大橋,查看防護網內有沒有漂浮物,還要仔細觀察防護網是否完整、周邊有無危及線路安全的各類風險,遇見趕著牛羊的牧民還要多囑咐幾句“不能在防護網邊上放牧”……
在這號稱“死亡之海”的沙海中,除極少量植被外,到處是金光燦燦的沙子,連綿起伏,廣闊無際。

踩著松軟的黃沙,向沙漠深處的鐵路走去,兩條綠帶掩映的鐵路穿越沙漠、戈壁、梭梭,延展至黃沙盡頭。舉目望去,在陽光照耀下,像一幅巨大而厚重的油畫,懸掛在天地之間。
天氣說變就變。轉瞬間,漫天黃沙洶涌而來,將正在巡查線路的民警們裹挾其中。
天地一片昏黃,一列火車滿載貨物,安全駛過和若鐵路依木拉克特大橋。王剛搓搓手,再次查看橋下應急逃生通道門鎖是否松動,確認沒事,這才頂著狂風驅車返回派出所。
王剛日常工作里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對和若鐵路依木拉克特大橋進行安全檢查。
“天氣熱了,‘驢友’增多,有些人喜歡躲在橋下生火做飯,有安全隱患。”王剛說。一陣風吹過,盡管感覺整個人都在晃,但他心里很穩,因為肩上的責任很重。
原本王剛今年可以調到烏魯木齊,可他說:“我想好了,不走了,就留在這里守著和若鐵路。”
讓“那遙遠的地方”不再遙遠
在且末,老百姓之間流傳著這么一句話:“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大風埋村屯,小風石頭滾。”
在漫漫黃沙中,謀求綠色生存空間,是物質的角力,更是精神的對壘。
在塔克拉瑪干沙漠,每年到這個時候,且末縣的植樹隊伍都會如約來到這片沙漠,植出一片綠色。今年,且末所的民警們也加入了植樹大軍。
當地治沙站的工作人員告訴民警,梭梭樹底下的沙子已經板結,形成了塊狀,減緩了沙子的移動速度。
火車開通后,輔警艾則買提告訴筆者:“原本高中畢業后就一直在庫爾勒學廚師,現在家鄉通了火車,不少年輕人都紛紛回到家鄉,現在我的朋友都羨慕我,都想來當警察。”
棗農庫爾班·鐵米爾說:“我家種了64畝有機紅棗,過去鐵路沒通車時,買紅棗的人少,紅棗賣不完,價格也低。火車開通后人多了,紅棗的價格翻了2倍,是黨和政府的好政策給我們帶來了好收益,我有信心日子會越過越好。”
列車疾馳而來,正在鐵路安全巡查的楊斌和戰友們紛紛停下來向火車敬禮,在他們心里,這是在向祖國和人民匯報——
在塔克拉瑪干沙漠深處,有一群鐵路公安正在守護著這條“幸福線”的安全暢通,讓“那遙遠的地方”不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