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故意的,我是真有苦衷……”
“借出去一年多的錢,終于要回來了,多虧了趙老師。”
……
在阿勒泰地區青河縣“趙老師調解室”,負責人趙正接待了王某和劉某。在了解雙方的訴求后,趙正選準切入點,耐心釋法明理,最終促使兩人達成調解協議。

以非訴方式定分止爭,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舉措。
近年來,阿勒泰地區積極鼓勵引導社會組織、行業協會等力量參與矛盾糾紛化解,不斷延伸基層調解組織觸角,積極發揮本土調解資源優勢和調解能手的引領示范作用,打造了一批口碑好、威望高、專業性強的個人品牌調解工作室。
在哈巴河縣,遇到家長里短糾紛,人們往往會想起沙力塔娜提,遇到煩心事、難辦事兒,也都愿意去到“沙力塔娜提特色法官調解室”說一說,沙力塔娜提充分發揮女性法官細膩、親和力強的優勢,解開了不少居民心中的“疙瘩”事。

一個個品牌工作室就像“專家坐診”,調解員分別在各自領域、行業中有一定的影響力,群眾碰到矛盾糾紛,可以接受他們一對一專業的法律服務。他們的身影活躍在田間地頭,將調解的“觸角”送到群眾家門口,用規勸疏導化解仇怨,用真情實意消除隔閡,著力構筑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第一道防線。
“庫蘭大姐,謝謝您幫我們要回了被拖欠的工錢,祝您婦女節快樂!”“庫蘭所長,我們已平安到家,感謝你幫我們解決了這次可可托海之游中出現的小糾紛,歡迎你到我的家鄉做客。”……這樣的致謝短信、感謝信、錦旗,富蘊縣可可托海鎮司法所所長庫蘭·阿新別克收到過不少。
她說:“這代表著群眾對公正司法的期許,代表著百姓對我工作的認可!更是我做好工作源源不竭的動力!”

4月18日一早,庫蘭就走進農貿市場,邊和商戶們嘮家常,邊普及法律知識。法治宣傳進校園、邊調解邊普法、進村入戶以案釋法等普法宣傳活動,是庫蘭的工作常態。“庫蘭品牌調解室”更是大家遇到煩心事、難辦事兒第一個想到的地方,找庫蘭說一說、聊一聊,請這個“貼心人”出面說合說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30年來,庫蘭累計接待群眾來信來訪2700余人次,提供法律咨詢850多人次,指導人民調解800余起,調解民間糾紛500余起。
心理防線,最柔軟又最堅韌,一旦“破防”,影響的不僅是個人健康,還極有可能引發社會矛盾。
近年來,阿勒泰地區積極推進社會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心理疏導服務成為矛盾糾紛化解的“標配”。

楊志芳(心理)調解工作室是阿勒泰地區第一家集人民調解、心理健康服務、家庭教育指導、心理危機干預、青少年心理健康輔導于一體的個人調解室。
該工作室以公益惠民為原則,以定分止爭為目標,充分發揮化解矛盾與心理疏導的雙重作用,靶向調解婚姻家庭、親子教育等與親密關系相關的糾紛,推動矛盾糾紛高效化解,助力源頭治理工作取得新突破。
4月17日,楊志芳(心理)調解工作室接聽了3位咨詢者的電話,接待了1位咨詢者,這其中有因婆媳關系不和引發家庭矛盾的,有因學習壓力大產生退學想法的,也有因債權糾紛準備對簿公堂的,楊志芳耐心調解和疏導,為他們打開了“心結”。
“家是幸福的搖籃和起點。我做過兩年公益心理咨詢和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接觸到大量因家庭教育方法不當、家庭重大變故而導致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案例,在讓我痛心的同時,也讓我了解到公眾對于公益性心理服務的迫切需求,希望我的調解工作室,能夠為促進家庭和諧、社會和諧出一份力。”楊志芳說。
如今,楊志芳(心理)調解工作室就像是一座“解憂超市”,免費咨詢、打開心結、調處糾紛一步到位,人們皺著眉頭進來,帶著笑意離開。
“有矛盾,有糾紛,到調解室去。”如今,人民調解已成為阿勒泰地區眾多老百姓排憂解紛的“最優選”。
目前,阿勒泰地區以調解員姓名或個人特色命名設立的品牌調解工作室有67個,實現縣(市、景區)全覆蓋。2022年以來,全地區品牌調解工作室累計調解各類糾紛1855件,調解成功率9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