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八五”普法規劃實施的中期之年,做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意義重大。自治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緊緊圍繞自治區改革發展穩定工作大局、圍繞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問題,在深化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加強基層治理、落實普法責任制上下更大功夫,著力增強法治宣傳教育針對性和實效性,抓好中期評估,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進一步推動“八五”普法規劃全面落實,努力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全區蔚然成風,促進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生態良好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疆。
一、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
1.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二十大精神上來。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組織全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者全面、系統、深入學習,完整、準確、全面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政治統領,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引導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者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二十大精神上來。
2.把黨的二十大有關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到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把握黨的二十大提出的總目標、總方向、總要求,結合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實際進行細化落實。著力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發揮領導干部示范帶頭作用,努力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全社會蔚然成風”的要求,深入貫徹落實領導干部應知應會法律法規清單制度,分級分類明確領導干部履職所必須了解掌握的基本法律知識,促進提高領導干部法治思維能力。著力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全民法治觀念”的要求,在克拉瑪依市開展公民法治素養提升行動試點工作。
二、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3.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宣傳走深走實。以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全民普法工作,確保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堅持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全民普法的重大政治任務,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綱要》,并納入各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納入干部教育體系、國民教育體系和社會教育體系,納入黨政主要負責人學法述法內容。著力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大眾化傳播,充分發揮各類普法陣地和平臺作用,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進農村、進社區、進機關、進企業、進校園、進軍營、進網絡,不斷向基層延伸、向群眾貼近。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各類普法陣地和平臺的管理,防止錯誤思想言論和有害信息傳播。
三、緊緊圍繞自治區工作大局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強化重點工作,不斷增強全民法治觀念
4.常態化長效化學習宣傳憲法。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關于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重要署名文章精神,完善憲法宣傳教育工作格局,推動憲法宣傳教育常態化長效化。進一步深化國家工作人員憲法宣誓制度;落實青少年成人儀式和學生畢業儀式等活動中禮敬憲法環節;開展“12·4”國家憲法日和2023年“憲法宣傳周”、自治區第二十個“憲法法律宣傳月”活動,加強國旗法、國歌法、國徽法等憲法相關法的學習宣傳,增強各族干部群眾“五個認同”,增強憲法意識,弘揚憲法精神。
5.持續開展民法典普法工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里”的重要指示精神,廣泛開展民法典普法工作,提高運用民法典維護人民權益、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能力和水平。堅持把民法典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加強青少年民法典教育。各地各部門要深入開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題宣傳活動,組織開展第三個“民法典宣傳月”活動,創作展播一批高質量的民法典普法劇、小品、動漫、抖音、微視頻、宣傳片等法治文化產品,講好民法典故事,闡釋民法典精神,推動民法典融入日常生活、基層治理、法治實踐,提高全社會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識和能力。
6.深入宣傳與推動高質量發展相關的法律法規。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落實自治區黨委關于經濟工作的部署,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聚焦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痛點難點問題,從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入手,大力宣傳有關平等保護、公平競爭、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科技成果轉化、防范風險等法律法規,促進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宣傳生態環境保護、資源能源節約利用、旅游促進等法律法規,推進大美新疆建設;宣傳鄉村振興促進法、農村土地承包、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等涉農法律法規,助力鄉村振興和法治鄉村建設;宣傳教育、醫療、就業、收入分配、征地補償、社會救助、法律援助等法律法規,促進保障和改善民生;宣傳食藥安全、消防安全、毒品預防、消費者權益保護、防范非法集資和電信詐騙、文化影視行業治理等法律法規,促進依法治理;宣傳維護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農民工權益和退役軍人保障等法律法規,促進特殊群體權益保障;宣傳訴訟、行政復議、公證、仲裁、調解、信訪、信息公開等法律法規,引導各族群眾依法表達訴求;宣傳涉外法律法規,促進依法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7.深入宣傳與維護穩定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大力宣傳總體國家安全觀和國家安全相關法律,進一步強化各族干部群眾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法治意識、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持續開展“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法治宣傳教育活動,加強國家安全法、反分裂國家法、國防法、反恐怖主義法、生物安全法、網絡安全法、保密法、陸地國界法、出境入境管理法等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加強刑法、刑事訴訟法、社區矯正法、反有組織犯罪法、治安管理處罰法、掃黑除惡等法律法規宣傳教育;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加強民族團結促進和創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等方面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國家安全意識和風險防控能力。
8.深入學習宣傳黨內法規。利用各類普法陣地和媒體,學習宣傳以黨章、準則、條例為重點的黨內法規,把學習掌握黨內法規作為合格黨員的基本要求,列入黨組織“三會一課”內容,明確領導干部應知應會黨內法規,發揮法治宣傳教育實踐基地作用,加強警示教育,促進黨內法規學習宣傳常態化、制度化。在“七一”前后,組織開展黨內法規宣傳教育知識競賽活動。
四、加大重點對象宣傳力度,有效提升公民法治素養
9.強化國家工作人員法治教育。抓住“關鍵少數”,提高各級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應對風險的能力。貫徹落實領導干部應知應會法律法規清單制度,組織開展線下集中考試。落實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法、重大事項決策會前學法、“一把手”講法制度,落實新提拔領導干部任前考法工作,將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列入年終述職內容,把法治素養和依法履職情況納入考核評價干部的重要內容。落實國家工作人員法治講座、旁聽庭審、日常學法考試等制度。自治區公務員錄用中注重測試應試人員掌握和運用法律知識的能力。常態化開展“法治講堂·逢九必講”法治培訓,推動提檔升級,深化培訓質效。
10.強化青少年法治教育。深入貫徹落實《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關于進一步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針對性實效性的指導意見》,構建政府、司法機關、學校、家庭、社會和網絡共同參與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深化“法治進學校”工作,廣泛開展憲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家庭教育促進法等宣傳教育。推動依法打擊防范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專項整治行動,組織開展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五個一”活動,以及旁聽庭審、以案釋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層行等法治實踐活動。落實最高人民檢察院、教育部《檢察官擔任法治副校長工作規定》,檢察官兼職在學校擔任法治副校長,協助開展法治教育、學生保護等工作,優先保障偏遠地區、農村地區的法治副校長配置。法治副校長(輔導員)每半年開展1次法治講座,每年組織1次法治知識解疑答惑活動。
11.強化基層群眾法治教育。加強村(社區)“兩委”干部法治專題培訓,提高依法辦事和依法治理能力。有效發揮村(社區)法律顧問、鄉村“法律明白人”作用,常態化開展面向基層群眾的法治宣傳教育。將法治宣傳教育融入“訪惠聚”駐村、“民族團結一家親”和民族團結聯誼活動,常態化開展國旗下宣講、農牧民夜校培訓、入戶釋法,推動法治宣傳教育進萬家。
12.實行公民終身法治教育制度。堅持把法治宣傳教育納入干部教育、國民教育、社會教育;把公民法治素養基本要求融入市民公約、村規民約、學生守則、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等規范,融入文明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創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和平安建設活動。推動公民法治素養提升行動試點單位創造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加強交流研討。
五、做好文化潤疆,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
13.強化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落實《自治區貫徹落實〈關于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意見〉的具體措施》,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動法治文化與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地方文化、行業文化、企業文化融合發展。大力推進“互聯網+法治宣傳”,廣播電視、報紙期刊、互聯網等大眾傳媒積極承擔公益普法責任,整合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資源,創作一批高質量法治文化作品、欄目、節目,開發群眾喜聞樂見的普法產品。舉辦自治區法治文藝作品創作大賽和法治文藝匯演,鼓勵更多優秀法治文藝作品參評參演。利用“法治新疆”微信平臺開展“學法達人月月賽”,用好“新疆智慧普法依法治理云平臺”開展學法和以案釋法;組織開展法治動漫微視頻征集展播活動;繼續辦好“法律與你同行”維吾爾語廣播直播節目;在節慶日、法律實施日,組織開展法治演講、知識競賽、文藝匯演和征文、書畫、攝影等各類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深入開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層行”活動(開展普法“四個一”:一堂法治講座、一場普法宣傳、一個模擬法庭、一次法治服務)。
14.強化法治文化陣地建設。各地各部門把法治文化陣地建設納入城鄉規劃和“文化潤疆”工程建設項目,加強督導檢查和評估驗收,推動縣(市、區)“五個一”、鄉鎮(街道)“四個一”、村(社區)“三個一”法治文化陣地建設,形成“一地(州、市)一品牌、一縣(市、區)一特色、部門有特點、行業有亮點”的法治文化陣地優勢。要推動以紅色法治文化為主題的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建設,組織開展紅色法治文化研究闡發、展示利用、宣傳普及、傳播交流等活動,講好紅色法治故事,傳承紅色法治基因。各行業部門要積極打造行業精品法治文化陣地,提高利用率和群眾參與度。
15.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講好法治新疆故事。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要求,組織制作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視頻、資料等,加強研究闡發、公共普及、傳承運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充分運用法治日報以及自治區重點新聞媒體,大力宣傳依法治疆、建設法治新疆的先進典型和經驗做法,講好法治故事,壯大法治聲音。
六、落實普法責任制,切實提高普法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16.深入推進“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向“誰管理誰普法、誰服務誰普法、誰用工誰普法”延伸。建立自治區“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單位履職報告評議工作制度,逐步形成清單管理、跟蹤提升、督促指導、評估反饋的管理模式。完善社會普法機制,加強和拓展政府購買、社會投入、公益贊助等普法途徑,支持和引導更多社會力量開展公益普法。
17.深化以案釋法和典型案例報送制度。落實法官、檢察官、行政復議人員、行政執法人員、律師等以案釋法和典型案例報送、審核和發布制度,做好全國普法依法治理創新案例推薦工作,征集高質量“普法產品庫”作品,利用典型案事件向公眾進行法律解讀,使典型案事件依法解決過程成為全民普法公開課。
18.持續深入貫徹《自治區法治宣傳教育條例》。各地各部門要依法規范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活動,強化責任清單,完善制度機制建設、隊伍建設、經費保障,提升法治宣傳教育工作法治化規范化水平。
七、持續深入推進基層依法治理,提升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
19.組織參加“全國守法普法示范市(縣、區)”創建活動。把推動依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作為示范創建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擴大人民群眾參與度,使示范創建過程成為全面提升全民守法普法整體工作水平的過程。
20.加強基層依法治理。各地持續開展“鄉村振興 法治同行”活動,指導基層干部、法律服務工作者依托基層法庭、調解室、便民警務站、綜治中心、“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等司法執法服務平臺和窗口,引導廣大群眾學習宣傳和運用法律。持續推進鄉村“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舉辦自治區鄉村“法律明白人”培養示范培訓班,組織編印鄉村“法律明白人”培訓教材。加強全國、自治區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動態管理,科學組織開展2023年度復核工作,大力培育農村學法用法示范戶。
21.推進行業依法治理。堅持法治宣傳與法治實踐相結合,深化“法治進企業”“法治進網絡”“法治進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法治進景區”,有效提升行業依法治理能力。
八、做好中期檢查評估工作,推動“八五”普法規劃進一步落實
22.組織開展“八五”普法中期檢查評估。把組織開展“八五”普法中期檢查評估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制定檢查評估方案,明確檢查評估標準,嚴肅工作紀律,注重工作實效,不搞形式主義、不走過場。要強化問題導向和效果導向,認真總結“八五”普法以來的經驗、做法和成效,實事求是查找不足,列出問題清單,采取針對性措施進行改進。探索引進第三方評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