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自家承包地交給他人代耕,要簽訂土地經營權流轉合同嗎?”“代耕也是對土地經營權的流轉,要簽訂合同。”一問一答間,普法教育入腦入心。
4月17日,在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上戶溝鄉黃山中心村的農家書屋里,一堂普法課正在進行。
課堂上,上戶溝鄉黃山中心村第一書記、昌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駐上戶溝鄉黃山中心村“訪惠聚”工作隊隊長趙敏,正帶領群眾一起學習農村土地承包法。針對群眾關心的一些問題,他用現場問答、講故事等方式加以闡述,讓村民們更準確了解到相關法律知識。
在這間不大的農家書屋里,村民夏木提汗·努斯普第一次知道買種子、買肥料也要懂法。哪里能買到合格的種子和可靠的肥料、發生糾紛了怎樣維權,這些貼近農民生產生活的法律知識,給夏木提汗吃下了“定心丸”。“有法律撐腰,我們的致富路才能越走越寬。”
除農村土地承包法外,民法典、種子法、土地管理法等與農民息息相關的法律法規,也是普法講堂上的“常客”。村干部會圍繞大家關心的備耕生產物資購買、農資交易、土地承包等法律問題開展學習和討論,為前來咨詢的農民群眾從專業法律角度提供詳細解答和建議,同時呼吁村民們樹立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觀念,引導群眾增強防范意識和維權意識,確保安全有序進行農業生產。
黃山中心村曾是阜康市貧困戶最多的村,在一戶一策精準脫貧政策扶持下,全村不但脫了貧,家家戶戶的收入也不斷增長。趙敏坦言,雖然收入有所增加,但想要鄉村經濟穩步邁入發展“快車道”,還需要素質培訓來助力,學法懂法就是其中之一。
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商議后,決定建立“農家書屋+學習講堂”模式,一方面,充分發揮農家書屋的作用,不斷豐富圖書儲量;另一方面,借助農家書屋持續開展“普法講堂”,讓群眾學習法律,了解新政策、新知識。
趙敏說,講堂不定期開課,學習范圍也從“普法”,發展到“科普”“文化”等多領域,在村民中逐漸形成學法律、學知識的良好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