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法院探索執行機制 為經營主體修補誠信“裂痕”

定制專屬彩鈴、抖音發布“執行懸賞”公告、微信公眾號上公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今年,新疆法院聚焦經營主體誠信問題,持續推進失信被執行人懲戒工作。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
近日,記者通過調查發現,新疆各級法院在加強信用懲戒的同時,更強調善意文明執行理念,構建起了“反向懲戒+正向激勵+專項修復+綜合治理”執行工作機制,通過有條件暫停信用懲戒,兼顧被申請執行人合法權益,激發失信主體的履行潛能,助其“造血再生”,重新恢復競爭力。
失信于人必將懲戒
今年1月,被執行人某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因買賣合同糾紛未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被昌吉市人民法院依法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其法定代表人周某被限制高消費。
3月6日,周某找到執行法官,主動要求履行執行案款。
“法官,我公司愿意還錢,我們已經跟申請執行人達成分期履行協議,今天我就可以履行10萬元,剩余的25.3萬元我們約定了分三期支付,到今年6月30日之前全部履行完畢?!敝苣痴f。
在確認情況后,執行法官當即聯系申請執行人,對方表示已同意達成協議,并申請解除對被執行人的限制高消費措施,刪除失信記錄。
“納入失信名單的日子真難熬,這段時間我辦理貸款融資沒辦成,也沒法參與項目投標,更難獲得上下游企業的信任,尤其是融資困難,嚴重影響了我們公司的生存?!敝苣车莱龉颈涣腥胧疟粓绦腥嗣麊魏?,公司發展的種種限制。
而在不久前,庫車市人民法院也接到了被執行人伊某主動打來的電話。
“法官,我現在就來還錢?!苯衲?月9日,在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后,伊某主動聯系庫車市法院執行局干警,請求立即履行還款義務,并申請將其從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中屏蔽。
在一起租賃合同糾紛執行案件中,某建筑工程公司因未主動履行生效判決,給付庫車某租賃站90000余元租賃費。在法院啟動強制執行程序后發現,某建筑公司法定代表人伊某下落不明,而該公司除了幾千元賬戶存款外,也無任何財產可供執行,法院依法將該公司和伊某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伊某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后,無法乘坐高鐵、購買飛機票,銀行賬戶也無法正常使用,這才主動打電話給承辦法官請求還款。
“信用懲戒本身并非法院執行工作的目的,它只是引導社會成員誠實守信的一種手段,其目的是為了維護被侵害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痹趲燔囀腥嗣穹ㄔ狐h組成員、執行局長冀俊齊看來,法院的一系列懲戒措施,在全力打擊失信行為的同時,也通過信用修復和正向激勵機制助推著社會誠信體系的建設。
知錯而改即能修復
法律是嚴肅的,司法機關卻不是冰冷的。
近年來,新疆法院兼顧民生冷暖,注重文明善意,以適度的執行措施,釋放了司法機關對困難企業最大的寬容。
今年3月,輪臺縣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某供貨商起訴某煤礦企業買賣合同糾紛案,涉案金額達2000萬余元。
案件進入強制執行程序后,執行法官發現該煤礦企業已經投資數億元,配套設施基本完善,因客觀原因暫時無法生產,因而無力償還此案欠款。如果將該煤礦企業的設施設備予以扣押、拍賣,此案也能順利執行完畢,但煤礦企業也因此面臨破產、倒閉。
“企業有望盡快開工,一旦有了流動資金,一定盡快還款?!泵旱V企業負責人劉某希望放寬履行期限。
執行法官主動與某供貨商溝通,最終促成雙方達成執行和解協議,某供貨商同意在權益不受損的情況下,適當放寬煤礦企業履行期限,煤礦企業順利開工生產。
“不是不還錢,我們正在尋找投資商盤活這個項目。”近日,在被限制高消費后,被執行人嚴某主動聯系承辦法官說明情況。
3年前,原告孔某與被告吐魯番某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開發公司”)簽訂借款合同,約定孔某向開發公司出借500萬元,開發公司法定代表人嚴某承擔連帶擔保責任。
孔某按照約定履行了借款義務,但開發公司并未按約還款,孔某將開發公司訴至吐魯番市高昌區人民法院。2023年1月,案件進入執行程序,嚴某被限制高消費,他這才向承辦法官打來電話。
承辦法官實地走訪后得知,嚴某在高昌區轄區內確有項目,因客觀原因項目未能如期推進,但當前已有進展。為了讓企業擺脫困境健康發展,盡快歸還欠款,承辦法官立即與孔某溝通,在取得孔某同意后,取消了對嚴某限制高消費的措施。
在法官調解下,雙方達成分期履行還款義務計劃,所有本金、利息于2023年12月30日前支付完畢。
“實踐證明,信用修復激勵機制能大幅提高執行和解率、履行率?!备卟齾^法院執行局負責人介紹說,被執行人與申請人達成和解協議后,申請修復的情況最為普遍。信用修復激勵制度也有效緩解了法院“查人找物難”的問題。
自該院適用信用修復激勵機制以來,高昌區法院被執行人傳喚到庭率從 55%上升到 86%,履行的意愿和協商也較為積極。
精準修補誠信“裂痕”
3月20日,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公布了第一期全疆法院信用修復典型案例,涉及4起案件,個人和企業均通過積極履行或與申請執行人達成和解,法院依法刪除其失信記錄,完成信用修復。
同典型案例一起公布的,還有一段自治區高院的公開承諾。其中提到,對于有履行意愿但因一時困難導致無法履行義務的被執行人,依法依規積極促成雙方當事人達成執行和解,并給予一定信用寬限期;對于惡意抗拒執行、規避執行的行為將嚴厲打擊,對相關被執行人依法納入失信名單,實施聯合信用懲戒;對于依法納入失信名單的被執行人,在主動履行法律義務,或以實際行動取得申請執行人諒解的,第一時間刪除失信記錄,同時公開予以信用修復。
近年來,新疆法院積極探索建立健全守法誠信褒獎機制和違法失信懲戒機制,推動“懲失信”向“樹誠信”邁進。
2022年1月以來,共對14144名自然人、3384個法人和其他組織進行信用修復。
值得一提的是,在自治區高院的指導下,全疆各級法院積極探索,先后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信用激勵機制。
喀什地區兩級法院以開具《自動履行證明書》《結案證明書》等方式,消除主動履行被執行人的不良影響,給自動履行的失信被執行人“謀出路”;烏魯木齊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采取屏蔽信用懲戒措施、縮短懲戒期限的措施,切實幫助企業順利融資、恢復經營;克拉瑪依市中級人民法院實施《克拉瑪依市失信被執行人信用承諾及修復機制實施辦法(試行)》,進一步完善信用主體權益保護機制,為實施精準監管和聯合獎懲提供了重要支撐......

一系列務實舉措為企業重塑誠信“名片”,更體現出司法的力度和溫度。
信用修復是留給被執行人繼續“造血”的機會,但是否存在被執行人假借信用修復之名拖延執行呢?
自治區高院執行三庭庭長甘露介紹說,信用修復機制的推進,并不意味著對失信者的縱容。信用修復后,法院將對被執行人履行情況實施監管,若不履行信用承諾,再次發生失信行為的,可重啟懲戒措施,情節嚴重的將按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追究刑事責任。
“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它不僅是企業的生命,也是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必然要求。我們將誠信理念嵌入到案件辦理中,鼓勵有履行意愿的被執行人主動糾正失信行為,從而引導全社會形成重信守諾的良好風尚,推動平安新疆、法治新疆建設?!备事墩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