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疆科研行業的新事物,新型研發機構在探索實踐的道路上起步不久,然而取得的成效令人鼓舞。
經自治區科技廳認定的首批4家新型研發機構,圍繞自治區“八大產業集群”建設,解決了重大工程建設、電子辦公、新能源基地建設等領域一系列難題,初步顯現了新疆通過發展新型研發機構,進一步優化科研力量布局,強化產業技術供給,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推動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的可喜局面。這正是科研模式創新帶來的發展變化。
科技部在《關于促進新型研發機構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指出,促進新型研發機構發展,要突出體制機制創新,強化政策引導保障,注重激勵約束并舉,調動社會各方參與。新疆在貫徹落實科技部指導意見過程中,新型研發機構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如哈密豫新能源產業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的課題,聘請國內各高校、各研究機構的專家團隊開展研究,效率高、效果好;大連理工新疆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立了“科技研發+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科技服務+孵化器+加速器+離岸創新基地建設”的運行機制,等等。沒有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新實踐,科研工作就難以應對大發展大建設中出現的各種新難題,出現企業為解決生產難題急得“打轉轉”,科研院所的研究仍然“慢吞吞”的現象,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大打折扣。新型研發機構的成立,直面這種現象,采用各種新模式提升科研效率,貼近實際解決問題,彰顯了創新的力量。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新疆新型研發機構已經蹄疾步穩地走在科技創新的康莊大道上,今后要在投資主體多元化、管理制度現代化、運行機制市場化、用人機制靈活等方面進一步勇于創新,探索更多新模式,釋放更多新能量,解決更多新問題,產生更多新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