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市伊州區不斷鞏固深化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注重源頭減少,扎實推進矛盾化解工作。
近日,哈密市伊州區人民法院大泉灣人民法庭利用鄉村巴扎,開展“巴扎法庭”宣講活動,為趕集的村民發放普法宣傳單、進行法律咨詢,開展內容豐富的普法宣傳活動,給村民們詳細介紹小額訴訟、司法確認等非訴訟矛盾化解的程序、特點及優勢,引導村民優先選擇非訴訟方式解決糾紛,通過鄉村巴扎普法宣傳,構筑司法“便民圈”,讓群眾在家門口學法用法,享受普法服務。
大泉灣人民法庭還通過進校園、進企業開展普法宣傳活動,向群眾詳細介紹網上立案、電子送達以及網上調解,現場演示新疆移動微法院及多元調解小程序的操作流程。同時,通過“百姓說事、法官說法”活動,對涉及民生的熱點難點問題,特別是農村常見的土地糾紛、農產品交易糾紛等相關問題,普及如何正確地通過法律途徑維權,如何運用法律思考、解決問題,有效引導群眾自愿選擇以非訴訟方式解決糾紛,從源頭上減少社會矛盾。
2022年底,張某和嚴某因土地承包合同發生糾紛,在“向日葵調解室”調解員的努力下,糾紛得以解決。2023年2月,嚴某給張某支付承包費3.7萬元,兩人和好如初。“向日葵調解室”聘請當地有經驗的調解員加入到調解室,引導村民遇到糾紛可第一時間進行調解或駐庭參與調解,努力實現“以案件為中心”向“以解決矛盾為中心”的轉變。大泉灣人民法庭堅持將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暢通“走出去、引進來”雙向渠道,建立“法庭+司法所+社會力量”聯動的工作模式,妥善高效化解涉農產品交易糾紛,重點集中在農產品收獲交易時間節點,通過現場說法,將司法服務觸角延伸至農產品交易集市與田間地頭,實行聯動解紛常態化,深度融入“和為貴”社會治理體系,巧借外力,推動訴源治理。截至目前,受理案件473件,調解結案163件,調解率69.72%,訴前調解94件。

“我們充分發揮人民法庭在基層社會治理‘前哨’作用,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秉持“調解優先、調判結合、惠民利民”原則,并與大泉灣鄉、沁城鄉司法所聯手為農民提供貸款的金融機構建立訴調對接機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研判防范風險,實現矛盾糾紛源頭減少、前端化解、關口把控,有效化解了市域社會矛盾,解決了市域社會問題,促進了市域社會治理,要把司法為民理念做到實處,就要讓群眾真切感受到司法溫暖,把好事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伊州區法院大泉灣人民法庭法官孟凡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