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天山網-新疆日報報道,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標準委)批準發布《飯店業信用等級評價規范》,其中,格外引人注目的是制止餐飲浪費被納入飯店業信用評價國家標準,這既是對餐飲企業厲行節約提出更高要求,也是我國依法依規反對餐飲浪費的重要實踐。
反對浪費人人有責,既有道德責任,也有法律責任。2021年4月29日,《反食品浪費法》施行,其中第七條就明確要求餐飲服務經營者采取措施防止食品浪費。讓“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法治軌道上運行,無論是餐飲企業還是消費者都有責任和義務,這既受法律支持,也受法律監督。只有將道德與法律結合起來,反餐飲浪費才能落實處見實效,有力促進消費健康運行。
圍繞反浪費,打造誠信企業,不僅利于節約之行與企業發展掛鉤,增強供給端減少浪費的責任心,同時也利于經營者與消費者同向而行,促進理性消費觀念深入社會每一個環節。對于多數餐飲服務經營者而言,在生產環節,減少浪費相對易行,而在服務環節,則會遇見不少問題,既要闖“貪心關”,不能誘導、誤導消費者超量點餐,大搞特搞饕餮之宴,做與厲行節約背道而馳的事情;也要闖“情面關”,餐飲企業與消費者的關系,與交警和行人的關系不同,餐廳無權對消費者采取強制行動,這就需要餐飲企業自加壓力,不能因為礙于情面,對浪費行為置若罔聞。因而,制止浪費,需要不斷給經營者“打氣”“加擔”,促使他們扎扎實實履行法律責任,把厲行節約作為企業發展的基本品質和價值導向,更好發揮反浪費“防洪堤”的重要作用。
制止浪費,既是法律之責,又是消費問題,那就需要在“如何做”上下功夫。一個誠心實意反浪費的企業,就要在誠信經營上做加法,采取有效可行的辦法減少浪費。比如,有的餐飲企業,推出“小份菜”,提出“半份菜、滿份愛”的概念;有的餐館鼓勵顧客“凈盤”,推進積分制,效果明顯;有的餐廳讓機器人在店前,喊出“粒粒皆辛苦,請您別浪費”,令人印象深刻。加大反浪費力度,主動以新招實招與顧客互動,不僅讓餐飲企業與消費者的關系更和諧,也讓節約意識以更有效、更暖心的方式播撒在顧客心里,轉化成實際行動。這樣的探索嘗試,既履行了法律之責,更擴大了法律之效,為餐飲經營者處理好法與情、責與利的關系,提供了新途徑。
當前,促消費是激發市場活力的重要內容,越是這個時候,越要強化節約意識,越要擔起 “促節約”職責,不斷夯實餐飲企業“制止浪費”的法律責任和社會責任,只有這樣才能讓經濟發展更可持續,拉動消費更有后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