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6日,薛永寬騎著摩托車,沿地頭巡查一圈,看到張家兄弟二人的玉米地澆灌完成,這才舒了一口氣——今年的春季漫灌圓滿結束了。
薛永寬是阿瓦提縣三河鎮庫木巴什庫勒村的網格長,也是村里的水管員。每年春冬兩次漫灌,是村里的大事,總有人因澆灌順序鬧別扭。
“灌溉渠的水管就一個,過去,誰家地在上游誰就先澆,地在下游的村民不服氣,爭搶吵架時有發生。”庫木巴什庫勒村第一書記楊慧說。
往年,薛永寬忙著在村民間協調,可一碗水很難端平。今年2月,他召集村民至網格服務站,共商共議灌溉順序。
“這順序早就該改了,我家地年年晚澆十幾天,影響收成!”曹世銀的地在下游,他第一個提意見。
“問題一直存在,關鍵是怎么解決?”薛永寬拋出問題,有人提出,以抓鬮的方式決定澆灌順序。這個方案得到了大多數村民的認可,大家當天就通過抓鬮的方式,排出了澆灌順序名單。張家兄弟的地原本在上游,這次抓鬮,兩人排在最末,無怨言。
3月2日,春灌啟動后,薛永寬每天在地頭協調服務、村民們互相監督,半個月的漫灌從未有過的順利。
如今在三河鎮16個村,共有網格長57名,他們來自群眾、服務群眾,像薛永寬一樣發揮所長,把自己擺在基層治理“主人翁”的位置,既是各村的百事通,也是網格大管家。
西薩依拉特村網格長姜春樂曾是村里的社保專干,村里不少老人獨自居住,不會使用智能手機,他每年按時上門幫老人們進行電子社保卡資格認證,還經常幫老人代繳電費、水費。
宏宇村網格長呂飛奎是個熱心人,村民們有啥困難訴求,都喜歡找他幫忙。幾天前,他發現溫啟祥家門口的水管漏水。因溫啟祥長期在外居住,呂飛奎幫其查找漏水原因,購買維修材料,花兩個小時修好了水管。
艾買秋克村80歲老人張秀英的兒女都在外地,她和孫女一起居住。張秀英因病癱瘓,生活不能自理,孫女外出辦事時,網格長張艷麗帶著網格員輪流上門,幫老人做飯、料理家務。
小到每家每戶雞毛蒜皮的糾紛,大到各項政策的推動落實,網格長們帶領網格員迎難而上,破解各類基層治理難題。
為確保網格化管理服務機制正規有效運行,2022年10月起,三河鎮實行掛牌公示制度,各村在顯眼區域、網格服務站懸掛網格隊伍亮相牌和網格黨小組亮相牌,同時根據網格長、網格員身份信息定制身份標識牌,在村民家門口張貼網格隊伍聯系卡,做到網格隊伍成員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
各網格建立“線上+線下”民意收集平臺。線上建立網格服務微信群,實現村民與網格員、網格員與網格長、網格長與網格中心之間的信息互聯互通,共同解決村民困難訴求。線下,網格長通過在網格服務站接待來訪群眾、定期走訪、上門服務等方式,幫助村民解難題、辦實事。
為樹立典型、表彰先進,調動網格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三河鎮還開展優秀網格長、網格員評比活動。今年1月,三河鎮對8名優秀網格長、13名優秀網格員進行表彰,鼓勵他們繼續發揮好“領頭羊”作用,用“辛苦指數”換取群眾的“幸福指數”。
在“警格+網格”聯動機制中,各村網格長也發揮著積極作用,實現融合共治。
3月14日下午,三河鎮派出所接到巴什庫勒村網格長報警稱,村民玉素甫·麥麥提家的4頭牛走失了。
原來,玉素甫在放牛途中回家取東西,等他再去找牛時,發現牛已不見蹤影。
民警現場勘查后,啟動無人機找牛,村里的各位網格長也發動群眾的力量,一起幫玉素甫尋牛。4個小時后,大家終于在村邊的小樹林里找到了牛。
“各村網格長、網格員把群眾滿意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從小處著手,從細微出發,將基層治理的觸角延伸到千家萬戶。”三河鎮黨委副書記、政法委員王棟說。
這幾天,三河鎮各網格服務中心正在開展敲門行動,網格長、網格員通過入戶收集民情民意、化解矛盾糾紛。大家深知,基層善治沒有局外人,人人向上,守望相助,日子才能越過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