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3日,在阿克蘇地區阿克蘇市依干其鎮尤喀克科克巴什村最好的超市,阿依孜木汗·艾麥提買了一袋大米一桶清油,還給孩子買了一包零食,付款時,他掏出了積分券,滿臉自豪地說:“1月份,我是村里的積分冠軍。”
“祝賀你,積極參與鄉村治理好處多!”超市老板說著從柜臺里拿出幾顆糖,塞進了阿依孜木汗的零食袋里。
在尤喀克科克巴什村,積分券不但可以兌換各類生活用品,還可以用來理發、修摩托車、吃麻辣粉。
通過勞動賺錢,村民心里踏實;通過積極參與各項村級事務贏取積分券,村民獲得感更強。
去年,決定推行積分制自治管理時,村黨支部委員會和村民自治委員會(以下簡稱村兩委)有所希冀:這項機制不算新鮮,各地都在推行,要讓這項機制推得開、用得好,發揮最大作用。村兩委決定聽聽村民的意見。
“聽說有獎有罰,罰扣傷感情,能不能以獎為主?”“希望兌換的商品能種類豐富……”在一次村民議事會上,村民代表提出各種問題和建議。去年3月,經過“四議兩公開”,尤喀克科克巴什村積分管理辦法正式實施。
根據該辦法,積分制加分項共有10類,多為村務管理、鄉村振興的相關舉措,評議以戶為單位,每月自主申報或由村兩委、“訪惠聚”工作隊、網格長推薦,每月評比排名,經審定后,選出前20名進行公示,無異議的可兌換積分券。
對于村民申報的積分,由民主評議小組和監督管理小組先后把關,確保評比公平公正。
此外,尤喀克科克巴什村的積分制管理只獎不罰,兌換商品無限制,在村里的商業區通用,1分抵1元,所有兌換成本由村集體承擔。
村民麥麥提·阿布都熱合曼是一名黨員,一向積極參與村務管理。看到村民騎摩托車沒戴安全頭盔,他及時勸阻,得10分;在“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協助村兩委開展文藝活動,得20分;14歲的女兒加入共青團,又添30分。積分制啟動首月,麥麥提以170分位居榜首。
“鄉村治理跟我們每個人都有關,村子治理好了,我們自己受益,還能兌換積分券,這么好的事情,誰都應該搶著做呀!”在之后的一次宣講活動中,麥麥提分享自己的感受,獲得村民們的一致認可。
之后,參與自治兌換積分,成了一件很受歡迎的事。
吐爾洪·吾休爾家院里院外收拾得干凈整潔,去年8月還獲評村里的“最美庭院”稱號,贏得不少積分;帕提古麗·艾麥爾是個熱心腸,經常參與鄰里矛盾糾紛化解,每月積分評議,都有人為她推薦加分。
漸漸地,積分制鄉村治理模式在尤喀克科克巴什村生根,村民的日常行為轉化為可量化、可評價的數據指標,讓鄉風文明有“鏡子”可照、有“尺子”可量、有“標桿”可比。
如今,尤喀克科克巴什村村民對鄉村治理已從“臺下看戲”轉變為“臺上唱戲”,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