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勞務費拿到了嗎?”3月12日,烏魯木齊市公安局高新區(新市區)分局迎賓路派出所民警趙剛紅打電話回訪。前一日,他聯合多部門共同化解一起勞資糾紛。
“拿到了!調解速度快又有效果,我們很滿意。”外來務工人員陳斌說。年前,他與12名工友一起為建筑工地安裝設備。完工后,承建商對工人工作時長提出異議,拒發工資。工友報警求助后,民警聯合律師、勞動保障監察部門調取工人打卡記錄,協調財務核算。次日,承建商足額發放工資。
從化解到見效,為啥速度這么快?
“我們轄區在建工程多,務工人員多。”趙剛紅介紹,工程建設項目中工資核算、財務周轉難免出現紕漏,因工資發放不及時,務工人員與用工單位協議簽訂不明確而產生的糾紛給派出所工作帶來挑戰。
趙剛紅告訴記者,勞資糾紛的特點是:欠薪往往覆蓋整個施工班組,而班組工人的工種不一、施工時長各有標準,所產生的勞動報酬各不相同,因此,民警單獨化解糾紛時,需先耗費大量時間精力核對工資明細,導致化解過程冗長繁瑣。
今年年初,迎賓路派出所聯合街道、律師事務所、勞動保障監察部門建立“政府統籌+法律保障+行政資源聯動”的源頭治理工作機制,并在轄區施工工地設立勞資糾紛化解服務點,發放警民聯系卡,進一步暢通外來務工人員訴求反映渠道,為勞資糾紛化解工作提速增效。
“這相當于將矛盾化解、法律援助、行政部門介入全部集中于一點。”烏魯木齊高新區(新市區)迎賓路街道司法所所長王泠說,勞資糾紛可能產生法律咨詢、違法行為、勞動仲裁等不同問題,一個糾紛涉及多個部門是普遍現象。因此,多部門聯合治理,實現一站式化解,才是源頭治理工作機制快速高效解紛的優勢。
2月初,某建筑公司發生欠薪事件,50余名工人的上百萬元工資遲遲未發放。工人報警后,民警到場維護秩序,并啟動源頭治理工作機制,協調勞動保障監察部門了解情況。
原來,該建筑公司將承建工程轉包后,施工方私自修改工資計算方式,且工資標準與合同約定不一致,存在簽訂虛假勞動合同的違法行為,導致財務人員工資明細核算不清,未能及時發放工資。
了解情況后,民警協調律師、司法所工作人員提供法律援助,收集相關證據,并聯合勞動保障監察部門督促建筑公司清償務工人員工資。經協調,工資在短時間內順利支付。
“多部門聯合發力,才能精準、高效解決勞資糾紛。”烏魯木齊市公安局高新區(新市區)分局迎賓路派出所所長趙江峰說。
1月至3月,迎賓路派出所運用源頭治理工作機制成功化解勞資糾紛10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