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市伊州區各級黨組織搭建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三調”聯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把工作重心從事后處理轉移到事前排查調處上來,努力做到發現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處理得好。
人民調解 調動網格群眾力量
人民調解,是用老百姓的辦法來解決老百姓的問題,是有效解決老百姓鄰里糾紛,化解家庭矛盾,生活中“滴冒泡漏”等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問題。
“小板凳議事”。小板凳在哪,議事就在哪,宣傳、學習、解決問題的陣地就在哪。城北街道光明路社區郵電小區的趙秀蓮老人,小區里只要有問題,她便熱心地拎著小板凳,和小區里能辦事、敢發聲、有威望的業主代表一起在居民樓門口“聊天”。在聊天的過程中,她不僅掌握了群眾最真實的想法和愿望,還能將“斷不清”的小倆口吵架、婆媳矛盾、鄰里糾紛等在家門口解決。“小板凳議事”靈活、有人氣還貼近老百姓,深受該小區居民的歡迎。
“講政策、問民意、解民憂、評先進……這些都與居民群眾的利益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面對面、零距離將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化解在群眾的家門口,使居民群眾參與社區自治的積極性大大提高。”趙秀蓮說。
“王斌乾個人調解工作室”二堡鎮三村的熱心村民王斌乾成為“全國模范金牌調解員”后,成立個人名字命名的調解工作室,相繼又培育出一批群眾滿意的調解員。據了解,自工作室成立以來,共受理矛盾糾紛513件,調解成功510件,調解成功率99.41%。目前,伊州區掛牌成立了9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調解工作室,并制定8項工作制度,規范調解文書、工作日志和臺賬,統一檔案管理標準。
“說理工作室”。由轄區法官、“兩代表一委員”、心理咨詢師、群眾代表、社區工作者及志愿者等社會力量組成的“說理員”隊伍,針對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真心溝通、耐心調解,形成提前問事、群眾說事、及時辦事、集中議事、事后查實閉環模式。目前,伊州區共有485名“說理”員,協調解決居民矛盾糾紛151起,共接待辦事群眾4300余人,排查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10件,解答各類政策咨詢3600件,受理各類案件31件,化解率98%,辦結率100%。
司法調解 增強訴前協商效果
組織司法所人員、人民調解員、法律援助工作者、律師等力量,變群眾上訪為主動下訪,事先安裝“防火墻”,事前早打“預防針”,增強訴前協商效果。
“法官工作站”。麗園街道以“法官進網格”活動為契機,強化訴源治理、延伸服務觸角、拓展便民陣地、優化營商環境,設立麗園街道法官工作站。積極加強與街道、司法所、派出所、社區等單位溝通聯系,發揮法院部門優勢和法官專業優勢,通過調解指導、聯席會商、示范調解、集中授課等方式,促進矛盾糾紛就地、就近、便捷、高效多元化解。目前,收案、受理各類糾紛266件,其中218件實現訴源治理,全部以調解或撤訴方式結案,調撤率100%。
“法治超市”。七一路社區成立首家社區“法治超市”。“法治超市”開設有法律講堂、律師接待、法律服務、矛盾糾紛調解等“專柜”,由專職法官、公證員、調解員、律師擔任“服務員”,定期在“超市”上班,零距離為居民提供法律咨詢、法律知識宣傳、矛盾糾紛調解等服務,把居民關心的涉及婚姻、養老、遺產、借債、欠薪、征遷等法律知識送到家門口,并現場收集、解答群眾的訴求,獲得群眾好評。
“訴源調解”。伊州區人民法院建立健全符合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要求的訴源治理、多元解紛機制,與人社局、市場監督管理局、文旅局等行業主管部門簽訂聯動聯調協議,共同參與調處、化解行業糾紛。將“萬人成訴率”作為一項硬指標和指揮棒納入年終平安綜治考評體系,引導社會各方面力量積極參與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截止目前,伊州區人民法院共委派、委托調解案件5700件,調解成功5548件,司法確認1095件,調解成功率達88%。
行政調解 提升防范治理能力
各相關部門加強工作銜接,暢通調解渠道,打破信息壁壘,切實履行做好行政調解工作職責,將糾紛化解在基層。
“一站式多元化解服務中心”。發揮社區警務人員、網格員等力量,入戶走訪、走街串巷,最大限度延伸矛盾隱患排查觸角,全面搜集掌握婚戀糾紛、家庭矛盾、鄰里糾紛等矛盾隱患。回城鄉、二堡鎮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服務中心推行前廳門店服務,著眼治理整合、力量融合,落實登記、接待、解釋、疏導、調解、司法確認、反饋、銷號閉環處理,暢通群眾反映訴求渠道,做到“一扇門受理、一站式服務、一攬子調處、一條龍化解”。
“法官進網格”。伊州區人民法院健全完善工作機制,向內激發潛力,組織61名法官下沉一線、融入網格,通過召開座談會、懇談會、入戶走訪,講一堂法治課、開一場巡回審判等方式,認真傾聽群眾呼聲、了解群眾需求,實現“法官進格”常態化、“司法服務”精細化、“審判質效”高效化。截至目前,網格法官下沉網格217人次,走訪群眾273戶,釋法明理近百件。
“石油法庭”。石油法庭位于伊州區城鄉結合部,是唯一一個“城鄉法庭”,已實現“法庭在線多元調解平臺”與“人民法院調解平臺”數據互通,在一方當事人不方便到場的情況下,可以遠程視頻解決異地調解難題。同時,推行“流動法庭”,把法庭“搬到”農場、社區、百姓家門口及田間地頭,從而達到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在有效化解各類社會矛盾的同時,鍛煉和提升了廣大黨員干部參與基層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時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