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馬甲”就能逃避監管了?近日,昌吉市通報了5起隱形變異違規開展校外培訓行為,其中有的機構換上藝術培訓的“馬甲”,與監管部門“躲貓貓”,違規開展學科類培訓被責令整改。
隨著“雙減”政策的深入實施,我區校外培訓治理取得了明顯成效,但隱形變異違規校外培訓依然禁而不絕。為了吸金,有些機構及從教者打著家政服務、思維訓練、素質拓展的幌子,換了一個又一個“馬甲”,違規開展學科類培訓。而且,“雙減”令后,學科類培訓市場一片蕭索,但暗度陳倉的隱形變異違規校外培訓卻“物以稀為貴”。普通家庭也許無力承擔高昂的培訓費用,但一些家庭仍舊可以憑借財力繼續“培優”、繼續“雞娃”。這樣的做法不僅會破壞學校的教學秩序,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還可能引發新的教育焦慮,損害法規權威與教育公平。因此,對于“換馬甲”培訓要露頭就打,決不能讓其干擾“雙減”工作成效。
對“換馬甲”培訓,新疆早有行動。今年初,我區開展了2023年寒假期間校外培訓治理工作,多部門聯合開展明查暗訪,嚴厲打擊了隱形變異違規校外培訓行為。昌吉市此次通報的這5起隱形變異違規開展校外培訓行為,就是對此項工作的再落實、再鞏固。
除了嚴管,也要疏導。隱形變異違規校外培訓之所以有市場,原因就在于在當前的教育評價體系下,無論是家長還是學生都或多或少存在著“分數焦慮”。打擊“換馬甲”培訓,嚴肅查處是一方面,關鍵是要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提升教學質量和課后服務質量,讓學生在學校就能“吃飽”,不必到校外“加餐”。
當然,更為重要的是要深化教育評價體系改革,扭轉唯分數、唯學位的導向,構建起健康、理性、和諧的教育生態。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家長不再焦慮,讓孩子成長不再受縛,從根本上鏟除隱形變異違規校外培訓的生存土壤,讓“雙減”的深遠意義真正顯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