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昌吉回族自治州瑪納斯縣積極探索鄉村治理新模式,推廣運用鄉村治理“積分制”,引導群眾“以行為換積分、以積分變習慣、以習慣化新風”,把“村里事”變成“家家事”,激發鄉村治理新活力。
樂土驛鎮鄭家莊村村民黃彥文來到村里的積分超市,兌換獎勵物品。去年下半年,他在人居環境整治、疫情防控、遵紀守法、助人為樂等方面表現優秀,獲得了15積分,按照村里的規定,每分可以兌現價值20元的物品,這次他可以兌換300元的物品,這讓他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更加高漲。
樂土驛鎮鄭家莊村村民黃彥文說:“今年通過村里實行的積分制,村民的法治觀念都增強了,村民之間有點小矛盾,通過‘訪惠聚’駐村工作隊、村‘兩委’就解決掉了,鄰里之間關系更加和諧了。”
自2019年被確定為“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范縣”以來,瑪納斯縣全面推行“積分制”“清單制”鄉村治理新模式,建成自治類、法治類、德治類、示范帶動類4大類49項積分制度,在全縣打造81個“積分超市”,建立權力清單、服務清單、負面清單等六類107項村級事務治理清單,編制4類123張“小微權力”運行流程圖,找準了村級治理模式,實現群眾爭積分、干部自覺干的良好氛圍。
涼州戶鎮西涼州戶村通過“積分制”管理,人居環境整治由以往的村民“站著看”變成了“爭著干、帶頭干”,村容村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訪惠聚”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的共同努力下,西涼州戶村先后獲得了自治區鄉村振興重點示范村、自治區民主法治示范村、昌吉州村莊綠化示范村等榮譽稱號。
涼州戶鎮西涼州戶村村民張燕說:“村上每季度評選表彰一次積分‘領頭雁’,這激勵了我們每天好好打掃衛生,以及鄰里友好相處、尊老愛幼等,不僅提升了我村的村容村貌,還提升了我們的幸福感。”
瑪納斯縣委黨校、縣委老干部局駐涼州戶鎮西涼州戶村“訪惠聚”工作隊隊員李景霞說:“自積分制推廣以來,我們運用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相結合的方式,廣泛宣傳積分先進事跡,表彰好人好事,引導更多村民參與社會治理和人居環境整治工作。2022年第四季度,我們共表彰了25戶村民,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得到明顯提升。”
三年來,瑪納斯縣不斷健全完善鄉村治理體系,農村黨組織引領作用全面加強,包家店鎮、蘭州灣鎮八家戶村、包家店鎮包家店村、樂土驛鎮鄭家莊村“一鎮三村”成功創建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鎮、村,一大批示范鄉村不斷涌現,鄉村面貌呈現出日新月異的喜人景象。
瑪納斯縣委政法委副書記趙劍說:“我縣通過‘小積分’實現了鄉村‘大治理’,村級民主管理、自我管理和干部服務群眾能力得到明顯提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持續鞏固鄉村治理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趙善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