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好‘里子工程’,就要動員職工進行院落改造。”
“院落改造是好事,但怎么改?是集中購買材料統一改?還是各家自己動手簡化改?都得說清楚。”
2月15日,在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縣阿合其農場農三隊第三網格職工吾甫爾·阿卜杜熱西提家中,隊干部、網格理事會成員、職工代表圍桌而坐,召開農三隊一周一次的網格理事會。會上,大家對近期隊里正在進行的“里子工程”展開討論。
2021年1月,農三隊成立網格理事會。網格理事會搭建的議事平臺,把職工群眾最關心的問題擺出來,要解決的意見提出來,較可行的辦法找出來,最終實現民主集中、協商解決問題的目的。
當天的會上,職工代表迪力努爾·馬木提說:“有些職工在改造中表示,在做‘三區分離’時需要購買磚頭和門窗,對他們來說是經濟負擔。”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教育局駐農三隊“訪惠聚”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第三網格理事會會長艾海提提出想法,“大家在整理自家院子時,如果有拆除的門框或者柜子,可以拿出來互助,‘廢物利用’不僅能節約改造成本,還能讓鄰里關系更融洽。”
如何在“里子工程”中人人參與,形成你追我趕的氛圍?會上,隊干部努爾別牙·阿布都外力提出,抽選婦女代表組成督查評比小組,督促、檢查每家每戶開展庭院整治工作情況,以評促改、以評促建,定期在“庭院整治微信群”中通報,破解庭院整治中的思想轉變難、長效保持難、家庭整治難等問題。
經過一番討論,關于“里子工程”如何做,在這場網格理事會上大家總結了5個要點,制定《庭院整治評比打分表》,使職工群眾在開展庭院整治工作中有目標,在具體操作中有方向、有抓手。
如今,在阿合其農場,以網格理事會搭建的議事平臺已全面鋪開,在農家小院議事會上,收集民意辦實事,讓職工幸福感更強了。
當天,阿合其農場農一隊蘇家小院內,一場圍繞如何推動農一隊鄉村振興工作的議事會也在進行。
“前期,我們帶著部分職工代表到周邊企業走訪,找到了訂單式種植番茄的項目,并簽訂了500畝番茄種植合同。現在,誰愿意種,請報名?”農一隊黨支部書記劉利平話音剛落,臺下一片喧嘩。
職工代表張勉學直搖頭,他說:“誰愛種誰種,反正我不種。幾年前,我種過番茄,到了成熟期不及時送,不但影響番茄質量,還影響價格。”
“對,這東西送不掉就爛在地里了。”幾名職工也附和著。
見狀,劉利平翻開筆記本說:“大伙先別急著否定,我來算筆賬你們聽聽。我們隊一共4461畝地,去年4261畝地種了棉花,棉花畝產383公斤,算最高價一畝地收入近2000元。我們了解到,種植番茄最低一畝地收成8噸,按照訂單價格0.5元一公斤算,畝產收入4000元,比棉花高了一倍,你們說劃算嗎?”
聽劉利平這么一算,大家對種植番茄的事有了興趣。這時,蘇家小院的主人蘇碎順說:“大家都知道,隊里棉花產量不高的原因就是一直種棉花,莊稼地不換著種,產量就會降低。”
70歲的蘇碎順是老黨員,他對隊里的事很熱心。去年年初,農一隊在他的小院打造了議事點,職工群眾大事小情都來這說一說,事就了了。
當天經過討論,劉利平、張勉學等幾名職工都決定種番茄。職工趙昌表示,今年要擴種130畝地的西瓜,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增收致富。
將基層治理干部唱“獨角戲”變為職工群眾參與的“大合唱”,阿合其農場實現了共建共治共享。
就在一個多月前,阿合其農場農六隊決定引導職工群眾發展庭院經濟,這項工作涉及各家利益,工作推進有難度。在后續的一場場議事會上,隊里廣泛征求大家意見,讓大家齊動腦想辦法,最終問題迎刃而解。
“現在隊里已有20多戶職工群眾報名養殖肉兔,我們也和相關企業聯系,在技術指導、銷售渠道方面進行溝通,確保大家養的兔子能賣出去。”農六隊黨支部書記楊海忠說。
在議事會上,大到產業發展,小到巷道衛生管理,都一一得到解決。
阿合其農場黨委副書記、政法書記齊江偉說,議事會鼓勵群眾說實話、想辦法,讓基層議事協商切實發揮作用,“議”出新辦法、新成效,解決了職工群眾大批“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把惠民的實事、好事真正辦到大家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