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狂飆》收官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在互聯網上,該劇熱度依然不減,諸多相關話題仍在持續發酵。其中,“偶像化”大反派高啟強的風向,值得反思和警惕。
近期,網上熱賣“高啟強車窗貼紙”,貼紙文案寫著對高啟強的“點評”:出身寒微不是恥辱,能屈能伸方為丈夫。除此之外,《狂飆》的結尾,高啟強因為養女黃瑤的舉報而再無翻身可能,致使黃瑤這一角色被不少網民“網暴”。這些不正常的現象,足以證明有相當一部分觀眾對黑惡勢力代表高啟強表示“崇拜”、產生“共情”。從表面看,這是簡單的角色喜好問題,但本質上卻是“三觀”不正的社會問題。
任何一個有悖社會公平正義、傷天害理的人遭受法律制裁,都是大快人心的事,絕不值得同情。早期的高啟強老實本分,但是內心深處的貪婪讓他走上了不歸路。成為黑惡勢力大佬后,他更是漸漸淪為一個極端殘忍、謀財害命的兇手惡魔。20年來,他“重情重義”籠絡的“兄弟”都是替他背鍋、頂罪的炮灰。他拉攏腐蝕官員、強買強賣、草菅人命的累累罪行,都藏在溫文爾雅的面具下。如果把這樣一個站在正義對立面的邪惡大佬當成“偶像”,把他踐踏法律的黑化過程當成勵志人生,完全是黑白不分、是非不明、香臭不辨,這對于價值觀未成型的青少年來說,可謂貽害無窮。
對反面人物細膩的刻畫,絕不是對負能量的美化。高啟強的塑造,擺脫了之前同類劇中反派扁平化的缺陷,但是創作者忽視了對其影響的考量。在劇本構思之時,就應明確反面角色塑造的成功與否,不僅要滿足藝術性和高流量的追求,還要滿足人們對邪不壓正的道德追求。如何讓藝術人物血肉豐滿,為主題服務,同時讓觀眾的認知在正確軌道上運行,思想不跑偏,這不但是對一部優秀影視作品的必然要求,也是體現文化獲得感的應有之義。
除了影視作品的創作需要不斷完善之外,還要加強對觀眾特別是青少年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引導,才能避免反面人物“偶像化”的侵蝕。家庭、學校、社會都要擔起責任,教育孩子提高鑒別能力,明辨是非善惡,理性地解讀影視作品中反面人物光鮮外表下隱藏的罪惡,不能被其所謂的“英雄氣”所迷惑。
《狂飆》落幕,各種反思和啟示仍在一路狂飆。高啟強的扮演者張頌文也一路“飆”紅,他精湛的演技、內斂的才華,以及二十多年腳踏實地、堅持夢想的奮斗經歷,堪稱《喜劇之王》中尹天仇的現實版,值得人們點贊和共情,但是不能把對張頌文的由衷欣賞與對高啟強的扭曲“熱愛”混為一談。相信客觀理性的觀眾,喜歡的是演員張頌文,絕不是大佬高啟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