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從今年春節前夕開始,烏魯木齊市天山區推行干部群眾面對面的“群眾懇談會”制度,運行三周以來,收集了600余件群眾訴求,已解決70%,贏得了群眾認可。這種集中傾聽群眾訴求,傾力解決群眾難題的“懇談會”,可謂是一舉三得、多多益善。
“群眾懇談會”是“解決問題會”。新年新氣象,民生建設就該從解決群眾生活實際難題入手。“群眾懇談會”不是鄰里聯誼會,而是社區和群眾共同面對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聯系會,是“調查會”“板凳會”的新模式。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是“群眾懇談會”的重要功能。以問題為導向、以實干為抓手,把問題解決在家門口,不堆積、不上交,這才是解決真問題、真解決問題的正確打開方式。
“群眾懇談會”是“能力提升會”。基層治理,最重要的還是做好民生工作。防疫政策調整優化之后,社區工作的主攻方向和重要內容,進行了及時調整,這對基層工作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讓“馬上就辦”落到實處,需要工作人員查實情、辦實事、求實效,而不是做做樣子、走走過場,只有不斷提升為民服務的真心真情真本事,民生工作才能做到群眾心坎里。
“群眾懇談會”是“干群連心會”。解決難題就能解開心結。一件件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得到解決,收獲的必然是群眾的“點贊”“比心”和支持,這正是“群眾懇談會”的價值所在。要鋪通“民心路”,架好“連心橋”,就必須從“聚民心”出發,靠前服務、精準服務,讓干部與群眾心心相印,擰成一股繩。
拓寬暢通民意的渠道、提升紓解民困的能力、架起連接民心的橋梁,“群眾懇談會”可謂一舉三得,讓諸如此類的工作方式更規范、更系統、更可持續,就能讓民生工作更順民意、聚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