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文化味兒格外濃厚。影院里有《流浪地球2》《滿江紅》為觀眾帶來視聽和心靈雙重震撼,新疆美術館里的中國新疆國際藝術雙年展讓人耳目一新,新疆博物館里的文物展既豐富知識又開拓眼界……一道道豐盛的文化“大餐”,讓人們在撲面而來的年味里,感受著春節文化的獨特魅力。
如今過年,人們追求的不僅是簡單的物質殷實,還有更高的精神文化生活。各族群眾在休閑娛樂的同時,更渴盼獲得情感上的共鳴、心靈上的滋養,對文化的需求也從“有沒有”轉向了“好不好”。無論是飽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氣息的各類年俗文化,還是有突破創新的文藝作品,都是最近的高熱度話題。尤其是那些歷久彌新具有生命力、精神內核契合人民心聲的文藝作品、文化活動,更是節日里的“香餑餑”。當物質上過“肥年”已成為常態,不斷豐富的高品質文化產品,讓各族群眾過一個文化“肥年”,就越來越成為“剛需”。
年俗承載文化,也反映文化的繁榮度。以高質量的文化供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必然要求,也是促進文化產業發展、刺激文化消費的有效途徑,我們既要讓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時代光彩,也要讓春節更加有滋有味。
過文化年,愿一年更比一年好。這就需要不斷提升公共文化服務和產品供給水平,為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讓群眾樂享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