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碼不查了,行程卡下線了,全民核酸不做了……面對不斷優化調整的疫情防控措施,有些人心生焦慮不安感,像之前囤菜囤米囤面一樣過量囤藥。其實,以防萬一的做法可以理解,慌不擇路的心情大可不必。面對病毒,我們需要增強“藥定力”,少些盲目跟風的囤藥行為。
一方面,藥物都有保質期,存儲也有一定的條件要求,保管不當容易變質,過多藥物長期存放容易造成浪費。無論西藥還是中成藥,都需要根據每個人的病情狀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科學合理按需買藥。另一方面,過度囤藥可能導致真正需要用藥的人一時買不上藥,現在多地連花清瘟膠囊等藥物脫銷,很大程度上同人們過量囤藥有關。另外,過度囤藥可能會抬高藥價,擾亂正常藥品供求關系,造成藥品市場信號失靈,讓心無底線之人大發“疫情財”。
在買藥上要保持“藥定力”,在吃藥上也應具有“藥定力”。“是藥三分毒”,切忌病急亂投醫以及過量用藥。“陽”了后,吃什么藥、吃多少藥、吃多久藥,千萬不能想當然,已經有人因為亂吃藥導致肝衰竭等嚴重問題。當然也不要對“黃桃罐頭”之類存什么幻想,必須遵照科學用藥要求,真真正正當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