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我發愁家里20畝白菜的銷路,在網格微信群里反映后,網格員肖淑云第一時間打來電話,聯系了收購商。今年不但沒賠錢,還比去年多賺了。”12月6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縣塔溫覺肯鄉科克莫敦村村民吐遜·熱扎克在電話里向記者感慨道。
網格員“能辦事”,源于博湖縣今年實施的“1+3+X”工作機制。
今年以來,博湖縣網格化服務中心把“網格化”工作作為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和基層治理工作的有力抓手,通過調研,試點推行“1+3+X”工作機制(“1”即專職網格員,“3”即由警務室民警、小組長、鄉派干部組成網格內具體工作人員,“X”即縣直部門下沉網格的專業力量及平安志愿者、“四老人員”、基層致富帶頭人、“法律明白人”等),通過給網格賦能、給網格員賦權,激活網格“細胞”活力,激發社會治理新動能。
緊接著,博湖縣又出臺《博湖縣行政部門下沉基層網格實施意見》等系列指導性文件,進一步延伸“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機制觸角,讓縣級專業力量下沉一線,“一竿子插到底”。
專職網格員的主要職責為發現、上報問題,“3+X”力量為專職辦結人員,一支“全科”網格治理隊伍逐漸形成。由網格員直接“吹哨”,給“專業力量”下“訂單”,簡化了流轉程序,縮短了辦結時限,切實讓人民群眾在基層治理中獲益。
收到吐遜的求助信息后,肖淑云立刻將情況反映給在該村下沉的博湖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干部。經多方協調,僅用一周時間就將20畝白菜全部賣出。
“一開始當網格員,確實很不容易,身邊群眾的矛盾糾紛、困難訴求單靠我們很難全部辦結。現在好了,網格里有法院和司法局的專業調解員,還有行政執法、民政、醫保等專業人員,只要網格內有新增矛盾糾紛和困難訴求,他們都能第一時間化解。”博湖縣博湖鎮幸福社區第三網格網格員劉露說,現在群眾一有事就會跟她聯系,能給群眾辦成事,讓她很有成就感。
博湖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鄭留闖介紹,自博湖縣試點推行“1+3+X”工作機制以來,縣級專業力量下沉一線,服從網格指揮調度,特別是本輪疫情以來,全縣網格內化解群眾矛盾糾紛和困難訴求4300余條,初步實現“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的目標任務。
“我們將繼續依托網格化體系優勢,以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為抓手,織密織牢民情信息溝通和干群聯絡‘兩張網’,做到民情掌握在一線、問題解決在一線,不斷夯實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基層基礎。”鄭留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