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省份陸續啟動2023年度公務員省考招錄。據悉,本次招錄除強調加大對高校應屆畢業生和基層崗位的支持力度外,不少地方還為殘疾人專設崗位,比如山東就設置13個錄用計劃面向符合條件的殘疾人。
共享美好生活,一個也不能少。殘疾人是社會大家庭的重要成員,是推動社會文明發展的一支積極力量。確保殘疾人與健全人共同享有平等就業的合法權益,保障殘疾人的生存與發展,彰顯著社會的溫度與幸福度。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促進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各地專設崗位招錄殘疾人,正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有關規定、扎實開展扶殘助殘工作的生動體現,對于保障殘疾人平等就業權、提升其生活品質發揮著重要作用。
關于各地定向招錄殘疾人公務員,如果說這一政策解答了他們可以“向何處去”的疑問,那一系列貼心舉措則助力他們答好“怎么去”的難題。比如,浙江在招考公告中規定“報考專設殘疾人職位的人員,免收考試費”,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考生的經濟負擔。再比如,上海明確殘疾人招錄職位“實行定向報名,單獨劃定合格分數線”,可有效保證其參與平等的競爭。當機會的大門向殘疾人群體打開時,整個社會的公平根基便得到了進一步的夯實。
同時也要看到,當前殘疾人就業形勢依然嚴峻。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殘疾人總數超8500萬。如何切實促進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著實考驗社會的治理智慧。從法治保障看,《殘疾人就業條例》明確規定“用人單位安排殘疾人就業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單位在職職工總數的1.5%”。然而事實上,大部分的就業單位難覓殘疾職工的身影,遑論達到法定的數量要求。正因此,黨政機關專設崗位招錄殘疾人的創新做法,無疑為整個社會形成扶殘助殘的良好風尚起到了示范帶動作用。
每一個殘疾人都應該享有出彩人生。今天,殘疾人事業發展“一直在路上”,篤行不怠。在國家層面,殘疾人保障法、《“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等重磅法律、文件不斷更新、出臺,努力筑牢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制度基礎;在地方層面,各地加緊推出行之有效的舉措保障殘疾人的勞動就業權,比如廣東組織一批新就業形態企業對接殘疾人就業需求,開發崗位定向招聘殘疾人。相信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殘疾人定能擁有穩穩的獲得感與幸福感。
比起同情和憐憫的眼光,平等對待是對殘疾人最好的關愛。保障殘疾人平等權利,增強殘疾人自我發展能力,持續推動殘疾人事業躍上新臺階,我們能做的或許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