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面國旗,是咱們警務站換下的第143面國旗。”臧帥一邊說著,一邊小心翼翼地將國旗疊好。
11月18日,他跟往常一樣,將警務站院子里褪色破損的國旗進行更換,然后疊好放在黨團活動室展覽柜里面,這一面面國旗已經陪伴臧帥在衣拉克素邊境警務站工作生活了1343天。
臧帥是新疆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喀什邊境管理支隊紅其拉甫邊境派出所衣拉克素邊境警務站民警,他所在的駐地平均海拔4200米,年平均氣溫0℃以下,素有“生命禁區”“死亡雪海”之稱。

越艱苦的地方越能鍛煉人
2016年,18歲的臧帥懷揣著對部隊的向往,從遼寧省大連市參軍到內蒙古邊防總隊錫林浩特支隊服役。2018年,服役滿兩年的臧帥遇部隊改革,很多戰友勸他隨部隊轉改留在內蒙古,他卻作出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決定——申請去新疆,到全國邊境線最長、海拔最高、自然環境最惡劣的紅其拉甫邊境派出所工作。
“越艱苦的地方越能鍛煉人,越能成就人。紅其拉甫,一直是我內心向往的地方,我要圓自己這個夢。”當戰友們問起他原因時,他總是這樣說道。
2019年1月,他背著行囊坐上錫林浩特飛往烏魯木齊的CA1110航班,父母在機場目送著他,在一瞬間,他看到了父親泛紅的眼睛,看到母親偷偷抹著眼角的淚。
他鼻子一酸,強忍著淚水,跟父母揮手道別。那一刻,他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干出成績,要為父母爭光爭氣,成為父母的驕傲。
扛起衣拉克素這面旗幟
2019年2月,臧帥如愿來到了紅其拉甫邊境派出所。駐地的工作生活環境比想象中的更加艱苦。嚴重的高原反應讓他頭暈頭痛幾天才緩過來,臉被曬得黝黑,嘴唇干裂發紫,身體的種種不適讓他開始質疑當初的選擇。
真正讓臧帥堅定自己的選擇是第一次到衣拉克素邊境警務站。
剛到警務站駐勤時,臧帥在黨團活動室看到柜子里整齊地擺放著一面面褪色破損的國旗,他心頭為之一振,向駐勤戰友詢問了個中緣由。

戰友告訴他:“這個地方紫外線很強、風也特別大,警務站院子里的國旗風吹日曬,容易褪色破損,大家每次都會小心地把國旗換下來,疊得整整齊齊擺放在這里,日積月累,就有了這么多面國旗。”
那一刻,他心生敬畏,仿佛理解了身邊的戰友為什么能把青春融入這荒涼的高原,能把根扎在這里。
于是,他暗暗下定決心,要跟戰友們一起扛起衣拉克素這面旗幟,讓它在這里高高飄揚,決不再因為環境苦、條件差就質疑當初的選擇。
“我不是一個人在堅守”
2020年4月的一天,派出所領導帶著臧帥一起前往邊境前沿巡邏踏查。上午,巡邏隊從警務室坐車出發,汽車行駛了10多公里后,前方的雪山阻斷了前進的道路。臧帥和戰友們只能騎馬前行。
隨著海拔的增高,缺氧的癥狀越來越明顯,當他和戰友們翻過一處海拔5400米的達坂時,突然“撲通”一聲,兩條腿陷進一個約1米深的雪窩中,雪窩一側就是懸崖,稍有不慎就會摔下去。臧帥沒有膽怯,戰友將他從雪窩里拉上來后,他堅定地跟著戰友的腳步繼續巡邏踏查。

2021年2月,臧帥主動要求參與派出所“接力護學”行動,幫助家住熱斯喀木村136名孩子打通上學路。
他與戰友在海拔5300米的達坂上進行挖雪通路作業。3米多厚的積雪,20余公里的積雪路段,他們在懸崖邊達坂上不眠不休地干了約10天才全部修通。期間,為防止鏟雪車輛機油被凍住,臧帥還不時地通過吸管用嘴把油箱里的冰碴子吸出來。
邊境巡邏、接力護學……這些讓臧帥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近年來,他參與救助220多次,幫助群眾800余名,收到錦旗13面。
“這片土地培養孕育出了‘時代楷模’拉齊尼·巴依卡、‘全國模范退役軍人’龍吉克·卡德爾、‘全國特級優秀人民警察’阿巴米斯林等老黨員、老前輩,在他們的精神引領下和身邊同事的影響幫助下,讓我更加堅定了在邊疆扎根、在高原奉獻的決心和信心,更讓我覺得,我不是一個人在堅守,不是一個人在戰斗!”臧帥堅定地說道。
近些年,臧帥被公安部、國家移民管理局、自治區分別評為“成績突出青年民警”“最美國門衛士”“民族團結先進個人”等。面對榮譽,他不驕不躁,沉穩前行,把榮譽藏在身后,把使命放胸前,用信念指引行動,用行動踐行理想,從一名追夢少年到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無怨無悔、苦中作樂,傳承著老一輩民警的堅守,踐行著“遠離一片繁華、守住一個山口、扛起一面旗幟”的承諾,用青春和熱血守護好這里的每一寸土地,讓國旗在衣拉克素高高飄揚!